教育部教育考試院
2024年高考全國甲卷古代詩歌閱讀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4~15題。
[注] ①次韻:依次用所和詩中的韻作詩。②本句首字原缺。③探驪:這里指精通寫詩作文。④分題:詩人聚會,分題目而賦詩。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歌開篇寫春水、草色,圍繞色彩落筆,營造出一種愉悅的情感氛圍。
B.春水新漲,水面遼闊寬廣,在波間漂浮的船只顯得如同蜉蝣一樣細小。
C.斥見于《莊子·逍遙游》,用來與鵬做對比,因此詩中缺字應是“鵬”。
D.詩歌的尾聯寫到了“分題”,以此收束,與題目中的“次韻”形成照應。
【答案】C
試題五分析
本題設置四個選項,考查考生對詩歌主要內容的解讀及藝術手法的理解與把握。其中C項考查考生對詩歌解讀中存在問題的邏輯判斷。古代典籍在流傳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文本損失,大到一篇一章,小到一句一字,本詩在頷聯下句就出現了一個缺字。這個字的缺失會對讀者理解造成一定的影響,就現有信息分析,這一句可以有兩種解釋:一是缺字表示的事物與斥一起棲息在樹枝上;二是該事物像斥一樣棲息在樹枝上。參照上句中的“比”字,后一種理解符合原意的可能性較大。但無論是哪一種理解,缺字都不可能是“鵬”字。鵬與斥是《逍遙游》用來論述“小大之辨”的兩個例證,斥是一種小鳥,是可以棲息在樹枝之上的;而鵬則龐大得不可思議,它“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無法想象它可以在樹枝上棲息。當然,“一枝”也可能是一個比喻,用來表示狹窄的空間,那也同樣不是鵬所能棲息的。另外本選項的表述也未做到邏輯嚴謹,其中的因果關系并不必然。
試題使用有文字殘缺的材料,是一種全新的考查方式。這種材料在古詩文閱讀中時常會遇到,本題設計符合課標在“真實的情境”中發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的要求,考生在答題過程中,需要綜合調動詩歌賞析、傳統文化積累等各方面的知識儲備。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高考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高考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 聯系方式于老師1850098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