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天堂/又弹又肥的一线天馒头/羞羞网站在线观看/涩涩涩综合在线亚洲第一

高考在線

首頁 > 最新資訊 > 教育要聞 >

選擇吃苦磨練 回應祖國召喚——走近扎根西部、建設邊疆的青年學子

 他,從城市來。十年寒窗,千軍萬馬走過高考獨木橋,最終,選擇祖國邊疆,作為人生的第一個起點。

  他,從鄉村來。靠知識改變命運,過關斬將走進象牙塔,最終,選擇艱苦的地方,重回原點,正式出發。

  有這樣一群畢業生、年輕人,越是艱險越向前,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恰是他們拼搏的陣地、揮汗的舞臺。

  他們,用青春的豪邁與激情,回應祖國的召喚。

  畢業季,記者走近他們,聆聽他們的心聲,感受他們的脈搏,找尋那個答案——他們的選擇因何無悔。

  遠赴邊疆,他們說——

  “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

  在城市求學,留在城市,他們有可以相對舒適的人生;遠赴邊疆,注定風吹雨打,與艱苦為伴。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資源勘探工程專業16級學生丁貴陽從一封信開始他的回溯。

  7月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畢業生回信,肯定他們到邊疆基層工作的選擇,對廣大高校畢業生提出殷切期望。這是對一代代學子接續奮斗的肯定。今年,丁貴陽加入這個接續奮斗的行列,他簽約了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成為地質勘探崗的一名石油工人。從此,《我為祖國獻石油》成為他和同事們的主題曲。畢業前夕,他和同學一起學習了《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和1957年首屆鉆井專業畢業生奔赴克拉瑪依的勵志故事,他們覺得“有很多話想要和總書記匯報”,于是,胸中滿溢的文字傾瀉紙端,一封寫給人民領袖也是心目中學長、前輩的信就此成文。

  總書記的回信帶著關切和鼓勵突然而至,令丁貴陽“精神為之一振”。

  魏鵬飛也是信的執筆人之一。大三時,魏鵬飛在西北油田生產實習,如今依然記得那里的標語“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和看到標語后“熱血沸騰”的感覺。如今,他即將奔赴位于新疆庫爾勒的中石化西北油田,在他的印象里,新疆庫爾勒等于香甜的“梨子”,未來,他將在這塊不熟悉的土地工作,為祖國找能源。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黨委書記山紅紅每年給新生上的第一堂思政課,都要花上一個多小時講學校的文化基因,鼓勵他們傳承和弘揚石油大學精神,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學校的精神血脈里傳承著與生俱來的家國情懷,文化基因里厚植著堅如磐石的報國使命。

  青春總是與激情、熱血相伴。但是扎根基層卻并不是一時沖動,更不是匹夫之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20屆畢業生張毅宣考取了四川廣安選調生,畢業生楊金宇選擇了甘肅嘉峪關,女生賈歡歡考取了中石油塔里木油田。這些年輕人說,這是他們的“使命”,從大一的地質實習開始,“頭戴草帽笑滿面,起錘敲定羅盤針”便在他們心中難以磨滅。

  張毅宣說,第一次實習條件艱苦,他們心中落差很大,難免有情緒。然而同樣的路,老地質學家卻如履平地,還偶爾賞景做出點評。漸漸地,“小地質人”被“老專家”折服,心中擁有了無形的力量。

  站在畢業的十字路口,能夠為祖國的油氣勘探事業貢獻力量,能夠在西部發光發熱,是丁貴陽和魏鵬飛的初心。他們說,這是他們的光榮和夢想。正如地大同學百唱不厭的主題曲那樣——我為祖國獻石油,當接力棒交到90后手上,他們用青春做出最好的抉擇。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他們說——

  “是那山谷的風,吹動了我們的紅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們的帳篷”

  最難的是什么?是扎根。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科技哲學專業12級學生王云現在是新疆阿克蘇地區新和縣尤魯都斯巴格鎮黨委副書記、宣傳干事。2015年就業的她已經在新疆成家立業,孕育了寶寶,用她的話說,就是已經 “扎根”了。

  她眼中的新疆,老鄉熱情好客,游客絡繹不絕,發展前景遠大。她做了很多項目,諸如“小城鎮建設”“棚戶區改造”等等,她用所學到的哲學原理應用到工作中,當看到老鄉的家里“舊貌換新顏”,心里說不出的高興。“我活學活用了原理,不是個只會讀書的‘秀才’。我把先進經驗介紹過來,改善了老鄉的生活,這是最大的成就。”王云說。

  她的孩子,同當地小朋友共同成長,這樣的民族感情“從小便拔節生長”。

  來到新疆工作的時候,她并沒有想太多的大道理,只記得老師對她說:“服務基層,光榮。”

  是的,從入學開始,光榮就融入他們課程的每一個細節。老一代地大人還記得郝詒純等前輩的身影,那時他們有“三光榮”的說法: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以艱苦奮斗為榮、以找礦立功為榮。今天,他們有了新的“三光榮”:以投身西部為榮、以服務基層為榮、以成才創業為榮。

  地質錘、草帽、放大鏡、羅盤,這是地大學生的裝備。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學院副院長張靜帶著同學們去野外作業的時候,會先從標本開始講起,啟發他們的興趣,“這是頁巖”“這是石英”。之后會從國家戰略的角度告訴同學們,他們的工作有多么不可或缺。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如今,魏鵬飛和丁貴陽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體悟。“這條路不容易,但選了,我們就一定能走下去,走得好!”魏鵬飛說。

  丁貴陽也早對勘探的“苦”和“難”做好了思想準備。在學校上野外勘探作業課時,他們在新疆塔城西南的龍脊谷剖面實習。那是他們第一年參加實習,對野外地質條件不了解加上天氣炎熱、路途遙遠,沒有經驗的同學把水早早喝完,以至于后半段缺水出現中暑的情況。后來,大家在帶隊老師的幫助和指導下,不僅解決了問題,更凝聚起了戰斗力。之后的征程,大家有水一起喝,干糧一起吃,有一位同學膝蓋受傷了,大家互相攙扶一起走。

  魏鵬飛們,只是一個縮影。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校長張來斌告訴記者,學校每年有超過四分之一的畢業生到石油石化行業就業,有15%的可分配畢業生到西部就業,5年累計2000余名畢業生參與到祖國的西部開發與建設。

  “是那山谷的風,吹動了我們的紅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們的帳篷。”地大黨委學工部老師于琦這樣形容這個行業的艱苦,然而,他們卻一代代這樣走來。于琦說,對于地大來說,樓蘭、吐蕃、玉門關,那些古詩里的地名就是他們的落腳點。新疆、甘肅、西藏,最邊遠的地方,就是畢業生最聚集的地方。

  他們生逢其時,肩負重任,他們說——

  “蒲公英的花瓣落了,花托上長出了潔白的絨球。一陣陣風吹過,那可愛的絨球就變成了幾十個小降落傘,在藍天白云下隨風飄蕩”

  正如總書記在回信中談到的那樣,他們生逢其時,肩負重任。

  去邊遠地區就業,不只是地質勘探、石油專業學生的專利。北京大學藥學院2020屆畢業生李茂參加了甘肅省選調生工作,即將前往甘肅鄉村。中國農業大學2020屆食品學院本科生張蕓丹,參加了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即將前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墨玉縣擔任辦事員。在和記者的交談中,他們不約而同地想到小學課本上的一篇課文《蒲公英》:“風來了,蒲公英的種子努力飛翔,去得更高、飛得更遠。”

  華北電力大學智能電網信息工程專業13級學生任福,目前在國家電網甘肅電力公司檢修公司工作,全省750千伏以上的變電站和換流站都是他的工作范圍。他最常去的地方是甘南自治州、臨夏回族自治州、河西堡、張掖、酒泉。

  3年前,他憑著一腔熱血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來到這里,當真正步入工作崗位,才發現之前對扎根基層將會面臨的困難,認識不足。“比如,剛參加工作,在輸電崗位上,具體的工作就是爬塔走線消缺,完全是體力活,而巡視工作也要翻山越嶺,有時候還會遇到狼、蛇蟲、荒漠戈壁等惡劣的自然環境,曾一度懷疑自己的選擇。但既然選擇了扎根基層,為實現自己當初的理想,沒有什么苦是吃不了的,積極樂觀、踏實工作是我克服這種落差的法寶。”任福說。

  困難越多,果實越甜。他第一次走330千伏的“四分裂”導線,第一次爬上世界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輸送距離最遠、技術水平最先進的±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吉泉線的鐵塔,第一次參加±800千伏換流站的年度檢修工作……“這一次次難忘的工作經歷,特別是辛苦勞累之后的充實滿足和發自內心的驕傲自豪,讓我堅信當初選擇的正確性,這是支撐著我繼續努力前進下去的不竭動力和力量源泉。”任福說。

  結束采訪時,記者問到這群勇敢追夢的90后學子,想要給學弟學妹們說些什么。他們都談到了一個詞:“珍惜”。“或許你們現在可能懷著各種各樣的心情入學,有新奇、有激動,或許也會有失望、落寞,但不論怎樣,請好好珍惜你們的大學時光。星光不問趕路人,歲月不負有心人,時間自然會給你最好的答案。”任福說。

  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個體的選擇,映照著群體的堅守,時代的方向。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黨委書記馬俊杰說,課程思政融入學校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學校深化就業理念教育,對接國家戰略需求,引導畢業生將個人理想與國家發展、民族振興和社會需要緊密結合,堅持探索多元化人才培養路徑,持續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鼓勵畢業生到西部、到基層、到重點領域就業創業。

  風雪問前路,金戈鐵馬行。這是扎根西部、建設邊疆的青春學子的堅定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