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職院成功舉辦解讀2020年諾貝爾獎報告會
時間:2020-10-30 作者:高考在線 點擊:次
2020年10月29日下午,由漢中職業技術學院教務科研處和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所共同舉辦的“解讀2020年諾貝爾獎報告會”在學院行政樓一樓多功能報告廳成功舉行。市科協副主席賀凱、市科技局副局長王幫慶等出席活動,學院副院長余俊光教授,全院師生代表約600人參會。報告會由教務科研處處長王斌主持。
余俊光教授以《神秘茫然的人生存在》為題,解讀2018-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他首先簡單介紹一百年來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介紹曾經獲獎的中國作家莫言以及歷史上獲得過提名的其他中國著名作家。然后深入分析獲獎者的風格和作品:奧爾加·托卡爾丘克善于在作品中將民間傳說、史詩神話與當代波蘭生活結合起來,形成魔幻與現實交織的寫作風格;彼得·漢德克在創作中格外強調“自我”的存在,大膽嘗試“新主體性”文學方法。對作品深入淺出的解讀使得全場聽眾沉浸其中。
成偉博士以《細胞對氧氣的感知與適應》為題,解讀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從氧氣在自然界的分布說起,探討人體對氧氣的需要量,進而分析機體如何感知血液中氧氣的水平,以及激素如何調控細胞對氧氣的感知和適應,最后說明氧氣感應機制研究的重要生理學意義。曾明華博士以《人類和血源性肝炎的斗爭》為題,解讀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她講解到,全球有134萬人因病毒性肝炎死亡,哈維·阿爾特、邁克爾·霍頓和查爾斯·萊斯發現了丙型肝炎病毒,為病毒檢測和抗病毒藥物的開發奠定了基礎,挽救了未來億萬人的生命,體現了諾貝爾獎授予為人類帶來最大利益的人這一重要意義。曹蕊老師以《探索黑洞》為題,解讀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她分析了探索黑洞的歷史過程,從理論的提出,到數學公式的計算,運用廣義相對論預測黑洞的形成,到最終發現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致密物體,說明科學家們幾十年如一日的記錄、整理、分析,這種對事物的探索精神和這對科學的執著和毅力,值得每一位師生學習和借鑒。張遷老師以《改寫生命密碼的工具》為題,解讀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他從生命密碼的研究簡史談起,從古代樸素的生命觀到21世紀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再到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突破性進展和廣泛應用,說明人類對生命本質的探索不斷深入。劉澍聲副教授以《神話、人性•永恒的詩意》為題,解讀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通過對古今中外詩歌意境的對比,把大家帶入詩意的時空。然后分析獲獎者露易絲·格麗克的生平和作品,帶大家進一步了解詩人對自我的不斷探尋、不斷剖析,體會她將神話世界與現代社會融合在一起的詩歌的獨特魅力。最后,潘麗萍老師以《追求完美的拍賣》為題,解讀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對拍賣理論中非線性定價、博弈、拍賣形式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分析,舉例說明兩位獲獎者將理論研究運用于實踐的實例。并探討了獲獎成果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啟示:以微觀機制撬動宏觀變革,打造實踐與理論良性互動。
市科協副主席賀凱在總結講話中提到,漢中職業技術學院此次解讀2020年諾貝爾獎報告會是一場及時、豐富的學術盛宴,使人受益匪淺,意猶未盡。也希望學院能繼續把這樣的報告會每年持續辦下去,營造學術氛圍,使師生開拓眼界,為廣大科技工作者提供學術交流平臺,以諾獎的成果和科學家的精神激勵我們更好地開展科技工作。(教科處文/張遷 圖/徐超)編輯/周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