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桂林31172名考生迎接高考,趕緊了解這些新變化!
時間:2021-06-01 作者:高考在線 點擊:次
全市31172名考生參加普通高考統考 比去年增加1173人
2021年的普通高考統考在6月7日和8日舉行。
今年廣西高考統考科目仍設置為“3+小綜合”模式。“3”是指語文、數學(分文、理)、外語3門科目;“小綜合”是指“文科綜合”和“理科綜合”,“文科綜合”是指政治、歷史、地理3門科目的綜合,“理科綜合”是指物理、化學、生物3門科目的綜合。各科目均采用教育部命制的試題,總分共750分。
記者從桂林市招生考試院獲悉,2021年我市普通高考報名42856人,比去年增加4085人,參加統考31172人,比去年增加1173人(其中,報考文科綜合11435人,比去年增加182人,報考理科綜合19737人,比去年增加991人)。市區報名16892人,比去年增加3386人,參加統考8012人,比去年增加524人(其中,報考文科綜合2473人,比去年增加187人,報考理科綜合5539人,比去年增加337人)。
全市13個考區共26個考點,其中市區8個考點,文科考點:旅職中專(穿山校區)、十三中;理科考點:桂林中學(解西校區)、中山中學(漓濱校區)、田家炳中學、十四中(注:今年新啟用的考點)、十七中、十九中。全州3個考點,臨桂、靈川、平樂、荔浦各2個考點,其余縣各1個考點。全市考場數1072個(市區271個),其中:文科397個考場(市區83個),理科675個考場(市區188個)。
今年桂林將堅決貫徹落實全國、全區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安全工作電視電話會議要求,從嚴管理、從嚴打擊、從嚴實施、從嚴治理、從嚴保障,堅決維護高考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統籌做好考試招生和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全力以赴實現“平安高考”。高考期間將繼續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嚴厲打擊考試作弊行為。全部考場實行電子監控錄像,所有考點配備了無線信號屏蔽器、無線信號探測儀等設備。無線電管理部門出動專用檢測車對各考點進行檢查。希望廣大考生端正考試態度,摒棄一切僥幸心理,自覺遵守考試紀律,誠信考試,服從考試工作人員的指揮,不冒名代考,不夾帶作弊設備,不參與任何形式的違紀作弊行為。
高考題型有調整 增強試題開放性靈活性
教育部要求,2021年高考命題要堅持立德樹人,加強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考查和引導。要優化情境設計,增強試題開放性、靈活性,充分發揮高考命題的育人功能和積極導向作用,引導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象。
從今年發布的高考大綱,還有教育部門發布的消息來看,已經確定今年的高考增強試題開放性、靈活性,尤其是語文科目,在主觀題部分大概率會增加開放性的問題。
一直以來,中小學生的主要學習方向是數學,但學習數學需要一定的邏輯思維,外語作為外來語也需要花一定的時間去學習,而文言文是我們的母語文學,由于語言環境的原因,所以即使學得不多,也能在考試中拿到一定的分數。
語文是我們的母語文學,中小學生有傳承和發揚的責任。教育部已作出了決定,加大語文教材的難度,在高考中增加閱讀量和古詩詞的比例,2021年高考語文古詩詞應背誦量從14篇增加到72篇,文言文和現代文閱讀比例也增加20%左右。語文題目增加難度后,高考大語文時代恐降臨,語文可能成為最拉分的科目。
而傳統的文科科目,即歷史、地理以及政治的題目會更加的靈活,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象。因此,今年這科目的試題,也會有一定程度的變化,不再單純地考察學生的知識點。
新增37個專業 130所高校增設人工智能
高考填報志愿時,選擇哪個專業將影響許多人未來的職業發展和人生規劃。所以,考生在專業選擇時,最好能“站高一點”“想細一點”“看遠一點”。
據公開報道顯示,2021年將新增37個專業,而且有43所高校已通過新專業的審批,這對于今年的高考生來說將會有新的專業可選擇,這37個專業中,所包含的也比較多,其中有法學、教育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和藝術學等9大類,有很多都是目前國家最緊缺的專業,多數為工學類專業,然后就是農學類專業。
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大數據管理與應用、機器人工程等專業,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調整中,新增數量排名前五。僅人工智能專業,就有包括清華大學、北京語言大學、華北電力大學等在內的約130所高校增設。
在教育部印發的《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中,高職本科較試點專業清單保留39個,調整208個,調整幅度260%。調整緊跟社會經濟發展需求。設置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等專業;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設置休閑農業經營與管理等專業;為服務新業態、新職業,設置民宿經營與運營、網絡直播與營銷等專業。
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家喻戶曉的“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本世紀初國際貿易、法律、計算機受到熱捧,再到近年來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成為“爆款”,新業態新職業嶄露頭角,專業的不斷調整反映著國家發展和社會需求的變化。因此,考生在專業選擇時,應當結合國家發展的大格局、大方向,適應國家戰略、科技創新和社會發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