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校城融合 開放協同 應用貫通 ——成都大學創新應用型人才協同培養模式
時間:2022-07-04 作者:高考在線 點擊:次
校城融合 開放協同 應用貫通
——成都大學創新應用型人才協同培養模式
城市創生大學,大學促進城市,大學與城市共生共榮。成都大學致力于校城融合下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秉持“以校城深度融合促多維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新理念,推動城市育人資源向人才培養生態圈高效集聚,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構建了“校城融合、多元協同、應用貫通”的城市型大學人才協同培養新模式,為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探索出一條創新之路。
校城融合,引領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
堅定立足城市。學校全面瞄準成都市作為國家中心城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雙核之一及“三城三都”的發展格局與定位,推進校城協同育人的戰略規劃和頂層設計。
主動融入城市。學科專業緊密對接成都市產業發展,構建生物醫藥、動漫與文化創意、智慧制造與城市建設、城鄉教育四大學科群,專業與成都現代產業體系的匹配度超過90%;打造“校園+大運村+青龍湖”的校城一體化空間社區,推動學生發展與城市發展融合并進。
積極服務城市。打造一流國際藝術學院“中國-東盟藝術學院”,建立新華三IT學院,建設大運村及各類緊缺人才培訓基地,牽頭成立國際友城高校聯盟,服務國際門戶樞紐建設及城市高質量發展。
開放協同,構建多元化的校城協同育人機制
校城思政教育協同。推動學校與城市思政教育協同,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校內日常思政全過程不斷線,課程思政門門全覆蓋,“十大育人體系”聯動全貫通;挖掘城市思政教育資源,將成都市規劃館等27個教育基地納入學生實踐基地群,引導學生主動將自身發展融入成都發展。
校城政產學研協同。強化校地企協同,吸納三甲醫院和抗菌素工業研究所,打造生物醫藥高端平臺;與市宣傳部門、體育部門、科技部門等共建新聞學院、足球學院、會展經濟發展中心等協同育人平臺61個。深化產學研協同,通過項目共研、專業共建、基地共用、師資共享等方式推進產教科教融合,實現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無縫銜接。
校城國際化協同。融入成都國際化進程,促成成都市與泰國清邁等城市建立友城關系,與38個國家和地區開展聯合培養項目40個,開辦孔子學院和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成都大學斯特靈學院,連續舉辦5屆國際課程周,師生近10萬人次參與國際學術活動,開闊了學生的全球視野。
校城治理協同。創新協同治理機制,成立校城協同治理共同體;強化頂層設計,上級領導聯系學校、定期到學校開展形勢宣講會,“支持成都大學發展”連續7年被寫入政府部門工作報告。強化經費保障,成都市支持高水平建設成都大學,投入40億元支持成都大學發展,投入43億元建設大運村。
應用貫通,搭建全方位的校城育人路徑
構建六大專業群。緊扣成都市“5+5+1”現代產業體系,打造學科交叉滲透深度融合的智慧制造、電子信息、文化創意、經濟金融等六大專業群,跨學院整合,實施“法學+”“互聯網+”“醫學+”“外語+”“藝術+”等專業協同模式,助力成都現代產業升級。
打造系列課程群。推進四川紅色文化、天府文化進課堂,開發一批融入成都元素、彰顯成大特色的通識課程。引入百門優質網絡課程,與企業共同研發百門在線精品課程,開發千門創新創業課程,聯合確立課程內容、研發項目案例、搭建共享課程資源、共同編寫教材。
拓展五大課堂。第一課堂以科研新成果反哺課堂教學,以產業新技術更新教材內容,夯實應用型人才專業能力培養主陣地;線上課堂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建設智慧教室100間,深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實踐課堂著力提升學生專業實踐能力,打造包括國家實踐基地等在內的校外實踐實訓基地242個;賽創課堂以創新訓練項目和學科競賽為抓手,構筑賽創育人新生態,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社會課堂廣泛開展“三下鄉”“成鐵醫療列車”等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
引育四類導師。推行專業教師企業備課、暑期企業鍛煉、校企專業骨干雙向掛職、校內教師海外培訓等制度,形成了專業教師下企業、企業教師上講臺、校內教師雙語教學、海外教師入校講座的育人新途徑,著力引育學業型、“雙師型”、創新創業型、海外型四類導師,全校“雙師雙能型”教師占比達74%。
成都大學以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為核心,著力培養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良好的人文素養、扎實的專業基礎、過硬的實踐能力、突出的創新精神與開闊的國際視野的“六位一體”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近年來,學生本地就業率超過70%,升學率從4%提升到近20%,獲省部級以上獎勵4890項,涌現出聯合國維和部隊“和平榮譽勛章”獲得者張欽等一批優秀學生。學校27個專業入選國家教育部門“雙一流”專業,其中15個獲評國家一流本科專業。2022年,學校登上英國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榜,位列中國高校第73—9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