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天堂/又弹又肥的一线天馒头/羞羞网站在线观看/涩涩涩综合在线亚洲第一

高考在線

首頁 > 最新資訊 > 教育要聞 >

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教育部發布會聚焦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9月15日,教育部舉行“教育這十年”“1+1”系列發布采訪活動的第十二場新聞發布會,聚焦黨的十八大以來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成效。發布會主會場設在教育部,分會場設在廣東省。本場發布會采用線上+線下的方式舉行。

發布會上,王輝司長介紹了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總體進展及成效,跟教育小微一起來看——

考試招生制度是國家基本教育制度,關系國家發展大計,關系百姓切身利益,關系青少年健康成長。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啟動了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再次對考試招生制度改革進行了部署。

教育部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動教育系統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積極穩妥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截至目前,教育部已陸續出臺了實施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加強和改進綜合素質評價、規范高考加分、實施強基計劃、推進高職分類考試、改革藝術體育考試招生等一系列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配套政策,分五批指導29個省(區、市)啟動了高考綜合改革,各地結合實際制訂改革實施方案并有序組織實施,形成了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的體制機制更加健全,中國特色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更加完善。

一、改進招生計劃分配方式,區域城鄉入學機會更加公平

持續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每年從全國招生計劃增量中專門安排部分名額面向中西部地區和考生大省招生。持續實施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專項計劃,招生名額從2012年的1萬人增至2022年的13.1萬人,累計錄取學生95萬余人,形成了保障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上重點高校的長效機制。第三方評估顯示,專項計劃得到多方認可,高校滿意度為80%、學生為90%、地方為100%。同時,進一步完善和落實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升學考試政策,累計已有168萬余名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了高考。

二、深化考試內容改革,高考命題的育人功能不斷強化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考試內容體系,進一步強化高考的育人功能與積極導向作用。加強教考銜接,提高命題質量,注重夯實基礎,著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關鍵能力。增加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的省份,目前已達到27個。

三、清理規范高考加分,實現“大幅減少、嚴格控制”的目標

2015年、2019年,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按照“促進公平、規范管理、科學精準”的原則,先后開展了兩輪清理和規范高考加分工作,明確取消體育特長生、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秀學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跡等五類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指導各地減少地方性加分項目,進一步降低加分分值。目前,已取消5類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逐步取消95類地方性加分項目。會同有關部門推動少數民族加分更加精準。

四、啟動實施強基計劃,探索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選拔機制

落實中央關于加強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決策部署,2020年,在廣泛調研基礎上,教育部印發《關于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啟動實施強基計劃。強基計劃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目前由39所“雙一流”建設高校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以及哲學、歷史、古文字學等專業招生。推進“破五唯”教育評價改革,積極探索在招生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多維度評價。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行小班化、導師制,探索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三年來,強基計劃共錄取新生1.8萬余人,有關高校普遍反映,通過強基計劃確實選拔了一批對基礎學科研究有志向、有興趣、有天賦的優秀學生。

五、大力推進高職分類招考,形成了適合技術技能型人才選拔的考試評價模式

推動高職院校的考試招生與普通高校本科相對分開,采取“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考試評價方式。各地一般在每年春季安排舉行高職院校分類考試。學生也可參加統一高考進入高職院校。在各地的大力推進下,分類考試已成為學生升入高職院校的主渠道。全國每年通過分類考試錄取的考生已超過300萬,占高職招生總量的60%以上。

六、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創造了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組織大規模考試的中國經驗

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部會同相關部門指導各地克服重重困難挑戰,共為1億多人次的考生平穩組織了高考。特別是2020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教育部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公安部等部門及時調整考試組織工作方案,不斷完善考試防疫措施,在考生健康監測、考場消殺、備用隔離考點設置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制度措施,實現了“應考盡考”,創造了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組織大規模考試的中國經驗。疫情之下的大國之考,體現了黨和國家的決策力、執行力、動員力、凝聚力以及社會的協同力,充分展現了我國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效能水平。

七、嚴格招生規范管理,推動高校考試招生工作更加風清氣正

按照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的部署要求,全面從嚴治考,全面從嚴治招。加強制度建設,制訂出臺《高校招生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提出并實施“30個不得”“八項基本要求”等一系列招生禁令。持續強化信息公開,嚴格落實招生信息“十公開”,建立部、省、高校和中學四級信息公開制度。配合公安部等部門嚴厲打擊涉考違法犯罪活動。積極推進高校藝術類專業和高水平運動隊考試招生改革,進一步加強規范管理,提高人才選拔質量。

八、試點先行梯次推進,高考綜合改革取得積極成效

指導各地按照“時間服從質量,進度服從效果”的原則,邊試點、邊總結、邊完善、邊推進,積極穩妥推進高考綜合改革。截至目前,全國29個省份已啟動高考綜合改革。其中,前三批14個省份(第一批為上海、浙江;第二批為北京、天津、山東、海南;第三批為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的新高考已平穩落地。第四批7省區(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廣西、貴州、甘肅)的新高考將于2024年落地,第五批8省區(山西、內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陜西、青海、寧夏)的新高考將于2025年落地。有關地方委托第三方機構對高考綜合改革進行了跟蹤評估。各方面普遍對新高考改革措施給予積極評價,特別是學生對自主選課選考等改革舉措認同度較高。中學和高校普遍認為這一輪改革在促進學生知識結構文理交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因材施教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總體看,黨的十八大以來,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多樣化高素質人才的需要,著力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科學選拔各類人才和教育公平公正,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建設教育強國和人才強國提供了有力保障。

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當前,考試招生領域仍面臨一些新情況、新挑戰,仍有一些問題亟待破解。下一步,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進一步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著力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推進考試招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發布會上,孫海波院長介紹了近年來高考考試內容改革進展及成效,一起來看——

高考內容改革是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是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重要載體,對高中教育教學改革和育人方式的轉變具有重要導向作用,直接影響高校人才選拔與培養質量。

十年來,高考命題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成為鑄魂育人的有效途徑和引導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風向標;從能力立意走向素養導向、從單一評價走向多維評價,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考試評價范式;與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同向同行,實現了學生成長、國家選才、社會公平的有機統一。十年來,高考命題探索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考試評價理論和實踐體系,確立“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的核心功能,回答了“為什么考”的問題;構建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考試內容體系,凸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要求,回答了“考什么”的問題;研制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回答了“怎么考”的問題。十年來,高考命題不斷完善考試內容,創新考查形式,豐富評價手段,強化保障措施,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落實立德樹人,實現高考由考試評價工具到全面育人載體的轉變

高考是連接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關鍵環節。黨的十八大以來,高考系統性地加強考試內容的思想教育和價值引領作用,逐步由注重智育評價的人才選拔,向落實立德樹人的育人載體轉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

一是聚焦鑄魂育人,夯實信仰之基。高考不斷強化考試的育人功能,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根鑄魂,考試內容深度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培養奮斗精神上下功夫,將顯性考查和隱性教育相結合,用精品試題讓學生接受思想的啟迪、文化的熏陶。

二是緊扣時代脈搏,培養時代新人。圍繞改革開放40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重大時代主題,精心選材和設計試題,采用符合高中學生認知特點的呈現方式,在考試內容中巧妙融入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助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三是彰顯五育并舉,引導全面發展。高考命題遵循高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成長規律,將對體美勞教育的引導與考查內容、考查要求、考查載體有機融合,促進學生在思想道德修養、科學文化素養、人文和審美素養、健康和勞動素養等方面全面提升,走出了一條以德引領、以智為基、體美勞強力呼應的內容改革之路。教師反映:從試題中深刻感受到高考加強對體美勞教育的考查和引導,各學科均充分發揮育人優勢,挖掘育人素材,探索育人規律,形成了高考育人合力。

二、科學服務選才,實現高考由“解題”到“解決問題”的轉變

“為國選才”是高考的基本功能。高考命題探索“價值引領、素養導向、能力為重、知識為基”的綜合考查模式,不斷增強試題的應用性、探究性、開放性,把考查的重點放在學生的思維品質和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上,不斷完善人才選拔標準和方式方法,服務高校招生和人才培養改革。

一是提升選才效度,考查關鍵能力。高考注重考查支撐學生未來長遠發展和適應社會進步要求的能力,有效鑒別學生發展潛質。通過優化考查內容、豐富呈現方式、創新設問角度等途徑,突出對關鍵能力的考查,讓善于獨立思考、認知能力強的學生脫穎而出。

二是注重學用結合,創設真實情境。高考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緊密結合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科學技術進步、生產生活實際等創設情境,充分考慮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把課本知識與“具體真實的世界”聯系起來,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建構知識、培養能力、提升素養。

三是突出思維品質,強調開放靈活。高考持續優化試卷結構,創設新的題型,從材料信息的豐富性、試題要素的靈活性、解題路徑的多樣性等方面增強試題開放性,強調思維過程和思維方式,鼓勵學生多角度主動思考、深入探究,發現新問題、找到新規律,引導學生在學習和備考中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如新高考英語推出讀后續寫題型,將“閱讀”與“寫作”深度結合,深入考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媒體評論:高考開放性靈活試題的增加,體現了鮮明的綜合素養考查導向。中學反映:高考命題反套路、反對背素材,材料來源于生活,接地氣,死記硬背、機械刷題、題海戰術難以發揮作用。

三、有效引導教學,實現高考由“以綱定考”到“考教銜接”的轉變

高考充分發揮教育評價的積極導向作用,與高中教育教學同向同行、同頻共振,逐步形成“招-考-教-學”良性互動、有機結合的一體化育人格局,引導教學回歸課標、回歸課堂主渠道。

一是遵循課程標準,引導中學依標教學。高考命題嚴格依據高中課程標準,確保“內容不超范圍,深度不超要求”。考查內容限定在課程標準范圍之內,既注重考查內容的全面性,又突出主干和重點內容的考查;考查要求依據學業質量標準,深度不超過其規定的層次,引導中學做到應教盡教,開齊開好國家規定課程。

二是注重以考促教,服務教學提質增效。高考命題遵循教育規律,注重考查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深刻理解,引導學生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學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問、問有所悟,引導教學把精力放在講透課程重點內容上。強調在深刻理解基礎上的融會貫通、靈活運用,不考死記硬背、不出偏題怪題,平和中有新意,靈活中見潛力,實踐中出真知,引導中學把教學重點從總結解題技巧轉向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提升課堂效果和作業效率。教師普遍認為:考試與教學的銜接越緊密、越一致,教師、學生的負擔就越輕;高考注重基礎性,強調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加強考教銜接,就是對“雙減”的最好呼應和落實。

三是堅持穩中求進,助推育人方式改革。近年來,高考內容改革、高考綜合改革、高中新課程改革、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并行推進,面臨新老高考銜接、新舊課標交疊。通過開展學情調研,分析考試數據,制訂科學的命題策略,在考試內容覆蓋上保持平衡,在命題素材選擇上保持平實,在試題設問上保持平和,在試卷結構設計上保持平穩,有利于考生正常發揮,有利于教學有序開展,為各項改革平穩實施奠定堅實基礎。教師普遍認為:高考命題結構科學合理,穩中有新,增強了中學把握課標理念、用好新編教材、構建有效課堂的信心。

高考內容改革是一項政策性、科學性、系統性很強的基礎性工程。十年來,在推動改革同時,我們更加注重完善命題工作體制機制,持之以恒、久久為功,為高考內容改革提供全方位保障。

一是加強質量標準建設。依據高校人才選拔要求和國家課程標準,歷經3年時間深入研究,于2019年發布《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將國家和高校的選才需求與素質教育育人目標聯通,建立起科學合理、導向明確的考試評價體系,為高考內容改革提供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南。

二是加強隊伍能力建設。教育部出臺加強國家教育考試工作隊伍和命題工作學科秘書隊伍建設的文件,建立健全激勵保障機制。加強高考綜合改革省份命題隊伍培訓,不斷強化教育考試機構命題能力建設,推動新時代高考命題隊伍建設高質量發展。

三是加強國家題庫建設。國家教育考試題庫建成了具有征集試題、研磨審校和統計分析等多功能、全流程的信息化系統,為高考命題提供高水平現代化技術支撐。

十年來,教師和學生都深切感受到高考考試內容和呈現方式發生的變化,認為高考內容改革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科學選拔人才、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促進公平等方面收效顯著。中國高考的國際公信力和影響力持續提升。同時,我們也深切認識到,我國高考有自身鮮明的特點,是超大規模、極高利害性的考試,高考內容改革中央關心、群眾關切、社會關注,進一步深化高考內容改革任務艱巨,責任重大。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關于高考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從“有利于推進素質教育、有利于促進教育公平、有利于科學選拔人才”出發,堅持“方向是核心、平穩是關鍵”的原則,以高度認真負責的態度,積極回應師生關切和社會熱點問題,不斷提升高考“指揮棒”的指揮水平,奏出人才輩出的交響樂,助力教育高質量發展,為建設教育強國做出更大貢獻。

發布會上,李曉勇副司長介紹了新課程、新教材及高中育人方式改革進展及成效,一起來看——

隨著高考綜合改革深入推進,教育部圍繞強化條件保障、深入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促進教考招有效銜接等改革重點任務,持續加大工作力度,積極改善學校辦學條件,著力促進普通高中和高校人才培養銜接。

一、加快推進新課程新教材實施

國家頒布了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各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進一步優化了課程結構,增強了課程選擇性,促進了教考有效銜接。到2022年秋季學期,全國各省(區、市)已全面實施新課程新教材,進入高考綜合改革的29個省份均實現了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三新同步”。2018年以來,教育部面向全國連續舉辦了18期新課程新教材國家級示范培訓班,采取線下線上培訓相結合,累計培訓校長和教師達47萬人次,同時部署各地組織開展了教師全員培訓,不斷提高校長課程實施領導力和教師教育教學能力。2020年,在全國遴選建立了33個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范區和99所示范校,各示范區校面向全國開展了150多次網絡公開教研活動,積極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二、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適應高考綜合改革對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務,積極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措施,不斷提高育人質量。有序推進選課走班,各地普遍制訂出臺了選課走班實施方案,按照因地制宜、有序實施的原則,指導普通高中學校制訂選課走班指南,開發課程安排信息管理系統,基本形成了規范有序、科學有效的選課走班運行機制。加強學生發展指導,各地指導普通高中學校普遍建立了學生發展指導制度,加強專兼結合的指導教師隊伍建設,并通過學科滲透、開設指導課程、舉辦專題講座、開展職業體驗等方式,積極開展生涯規劃教育,著力提高學生在選科選考、報考專業和未來職業發展等方面的自主選擇能力。健全綜合素質評價,將德智體美勞五育要求全面納入綜合素質評價,并將評價檔案作為高校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目前,29個高考綜合改革省份均已建成省級統一的綜合素質評價電子平臺,有力保障了評價實施的規范性和便捷性。規范學業水平考試,全面實施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將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成績作為學生畢業的重要依據,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成績作為學生升學的重要依據。學業水平考試合格性考試統一安排在學期末,高一學生參加考試的科目原則上不超過4科,選擇性考試時間普遍安排在統一高考之后進行,防止出現考試次數過多、時間安排不合理、加重學生負擔等問題。

三、強化普通高中基礎條件保障

國家連續實施了普通高中改造計劃和教育基礎薄弱縣普通高中建設項目,中央財政累計投入711.86億元,帶動地方各級政府進一步加大了學校建設投入,顯著改善了學校辦學條件,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實施選課走班教學創造了有利條件。十年來,普通高中校舍資源快速增加,2021年全國普通高中校舍建筑面積達6.4億平方米,比2012年增加2.2億平方米,增長52.38%。大班額比例大幅下降,全國普通高中56人及以上大班額比例由2012年的47.8%下降到2021年的4.81%,下降了43個百分點。生均公用經費撥款制度全面建立,2019年,國家首次制定了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不低于1000元的撥款標準,截至目前,全國各省(區、市)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均已達到1000元以上的要求,有效保障了學校正常運轉。教師補充力度持續加大,普通高中專任教師總數大幅增加,由159.5萬人增加到202.83萬人,增長27.17%,生師比由2012年15.47:1優化到目前的12.84:1,有效緩解了高考綜合改革實施選課走班面臨的師資緊張問題。

下一步,教育部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普通高中教育的重大決策部署,圍繞深化高考綜合改革重點任務,深入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大力實施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深化辦學質量評價改革,促進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整體提升我國普通高中教育質量,為到2035年實現教育現代化、建成教育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經驗做法

推動重大決策部署在廣東大地落地生根

廣東省教育廳

作為國家第三批啟動高考綜合改革的省份之一,廣東省統籌推進高中教育教學、高校考試招生和公平保障機制的綜合改革,推動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廣東大地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成果。

一是認真落實國家部署要求,全面系統深入推進高考綜合改革。先后印發《廣東省推進普通高中全面提升行動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為改革平穩落地提供必要的配套政策措施。全面改善高中學校辦學條件,實施消除大班額專項規劃,實施“強師工程”,推進教師“縣管校聘”管理制度改革,加大改革投入保障。推進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穩步推進選課走班,加強學生選課指導,在全省普通高中和初中學校推廣應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平臺,大力促進內涵發展。

二是始終堅持素質教育導向,全面深化考試評價制度改革。完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設置合格考和選擇考科目,實行“一年兩考、一考兩用”。實行“3+1+2”考試科目組合,打破了傳統文理分科;建設并啟用了保密命題基地,建立了省級高考命題教師專家庫。深化考試內容改革,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

三是始終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全面深化高校招生錄取制度改革。2016年合并二本A、B兩個批次,2017年合并專科A、B兩個批次,2018年合并一本、二本兩個批次,為高考綜合改革打下堅實基礎。2021年起實行新高考,按照院校專業組平行志愿投檔模式,兩年來各科類本科一次投檔志愿滿足率均在99%以上。加快推進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招生,春季高考已成為高職院校錄取主渠道。在個別高校探索高考基礎上的綜合評價招生(即631模式),積極探索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考核評價。

四是始終堅定公平公正,全面深化高校招生管理體制機制改革。2015年起,大幅減少嚴格控制高考加分,取消體育特長生和所有地方性加分項目等。于2013年、2014年、2016年分三步解決隨遷子女在廣東高考問題,2021年有5萬多隨遷子女在廣東參加高考。統籌安排省屬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規模,貧困地區農村學生與全省農村地區學生上重點高校機會基本持平。深入實施陽光招生,分類精準施策科學有效防控疫情等。

專家點評

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十年成效評價

鐘秉林

2014年以來,我和北師大研究團隊承擔了教育部和地方多項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相關的重大課題研究,持續對多個省份高考綜合改革進行跟蹤與評估,累計分析了不同高考利益相關群體的調查問卷50多萬份,梳理了80多場座談會近800人次的訪談資料,見證了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全過程。黨的十八大以來,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緊緊圍繞“學生成長、為國選才、社會公平”三個目標,進行了系統性、整體性改革,推動教育領域產生了格局意義上的變化。

第一,更好地促進了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是這一輪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高考綜合改革省份,我們看到教、評、考、招有效銜接,統籌推進,有力促進了學生的成長發展。考試有了“新模式”,新高考方案的考試科目由“固定組合”向“多元選擇”轉變,增加了學生的選擇性,學生的興趣、特長得到更加充分的發展。評價有了“新機制”,各省普遍建立統一的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系統,客觀記錄學生的成長發展過程,引導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學有了“新常態”,高中全面開展選課走班,教學模式由“齊步走”向“個性化”轉變;開展學生生涯規劃教育,指導學生更好地選課選考、成長成才。招錄有了“新方式”,學生報考由側重“學校”向“學校+專業”轉變,考生志愿與錄取更加精準地匹配,更多學生“錄其所愿”。在調研中,各利益群體普遍認同增加學生選擇權的改革導向,學生群體對選科選考的滿意度較高。

第二,更好地服務于國家選拔各級各類人才。這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通過建立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著力于科學選拔人才。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考察的考試內容體系基本建成。高考命題由單純的學科知識考試評價逐漸轉變為綜合考查學生的知識、能力、素養、價值觀,著力選拔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的選拔機制初步建立。強基計劃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著力選拔一批有志向、有興趣、有天賦的青年學生進行專門培養。“兩依據一參考”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探索初見成效。受訪的高校教師認為,綜合評價招生錄取學生專業認同度高,學習潛力大,“強基計劃”招生也在探索和完善之中。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考試招生制度基本建立。高職院校分類考試采取“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評價方式,符合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規律,初步構建了促進職業教育人才成長的“立交橋”。

第三,更好地保障了考試招生的公平公正。這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把促進公平公正作為改革的基本價值取向,加強宏觀調控,健全體制機制,切實保障考試招生機會公平、程序公開、結果公正。改進招生計劃分配方式,持續實施相關的專項計劃,為中西部地區和人口大省考生、農村學生、隨遷子女等創造更為公平的受教育機會。嚴格規范特殊的招生政策,大幅減少和規范高考加分,嚴格規范藝術體育類招生,著力堵塞制度漏洞。強化考試招生規范管理,不斷健全部門協作機制,成功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提出“應考盡考”的人性化考試理念,探索了中國經驗。持續強化招生信息公開,加大對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考試招生更加公平公正。

考試招生涉及千家萬戶,關乎每個學生的切身利益。在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繼續深化和落地過程中,要繼續堅定改革方向,堅持穩中求進,強化綜合施策,及時解決改革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使改革更加符合人才成長發展規律、更加有利于國家選拔人才,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教育公平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