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天堂/又弹又肥的一线天馒头/羞羞网站在线观看/涩涩涩综合在线亚洲第一

高考在線

首頁 > 最新資訊 > 教育要聞 >

如何看待高考改革?專家來解讀

教育這十年 I 專家談

教育部2022年“教育這十年”1+1系列發布采訪活動持續進行中,第十二場活動聚焦黨的十八大以來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成效。“云發布”、“云采訪”和“數據說”后,今天跟教育小微一起來聽“專家談”,看看專家眼中的高考改革——

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教授 謝維和

黨的十八大以來高考內容改革的三個亮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的高考內容改革取得了歷史性的進步與成效。作為整個教育評價改革中難度最大,社會關切最集中,以及與人民群眾的利益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領域之一,高考內容的改革發展成為了近年來教育體制深化改革的亮點。在領導關注、社會評價與輿論反映等方面都呈現出一種健康、積極和平穩的態勢。概括與總結十年來高考內容改革的成效與變化,特別突出的是三個方面:

第一、高考內容改革中立德樹人的導向達到了制度化的水平,并且已經形成了系統化與有效的實現機制。

中共中央《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及基礎教育的新課程標準等,為高考內容的改革與實踐提供了全面與完備的制度與政策環境。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成為了高考命題過程中首要的指導思想與基本原則,以及高考命題、判卷與工作人員的自覺意識。立德樹人的導向功能正在實現從國家的政策要求到高考內容與命題的現實轉化。其中不僅有高考命題中的知識呈現,包括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容以及新時代的歷史性成就與變革等;也有高考內容中的相關性分析與價值判斷,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培養奮斗精神等;還有高考試卷的評判標準,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體現社會主義可靠接班人與合格建設者的要求等,由此,很好地發揮了高考內容的導向功能。

第二、高考作為銜接高中教育與高等教育的機制,引導中學教育教學與服務高等學校選才的雙重任務得到了進一步的協調。

引導教學與服務選才的結合是高考的定位所決定的,也是高考內容改革中的難點。作為高中教育與高等教育的銜接環節,高考內容依據高中課程標準,覆蓋高中階段教育教學的全部領域,努力實現全面與重點的相互結合,廣度與深度的相互呼應,以及基礎性、應用性、綜合性與創新性的相互支持,有效地引導了中學更加全面地實施素質教育,培養與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高考內容與高中教育教學的緊密結合與考教銜接,客觀上有助于強化學校教育的功能,減輕教師與學生的學業負擔,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在適應與引導高中教育教學的基礎上,不斷增強與滿足高等學校的選才需求,是近年來高考改革的亮點之一。考生在高考中的選擇性與自主性越來越大,自選科目的選擇性滿足了大多數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潛能和個性特點。試題的呈現方式與設問角度,有助于不同特點的學生發揮自己的優勢。同時,高等學校參與高考改革的機制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大學能夠根據自身的需求與學科特點,對不同學科專業的選考科目有所限定,進而增強了在錄取與選才方面的主動性與選擇性。

第三,高考內容的改革非常好地體現了教育評價的專業性與公共性的原則,試卷整體結構與命題的專業性水平不斷提高,同時,高考內容改革的設計進一步體現了教育的公共性,有力促進了教育的公平。

專業性與公共性的結合是高質量高考的基本要求,也是近年來高考內容改革的重要特點。作為一項學術性與專業性非常強的工作。近年來的試卷制作與命題設計達到了較高的質量標準。試卷的內容結構得到了進一步優化,各類試題的設計與整體的安排能夠更好地遵循教育規律,反映學生發展所需要的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必備知識。同時,強化基礎,鼓勵創新在試卷與命題中得到了進一步的體現。知識獲得與思維訓練相并重、記憶與理解相協調、結構性與開放性相結合的特點日益明顯。

作為國家公共政策的重要事項,近年來高考內容改革在適應高中教育多樣化,以及高等教育從大眾化到普及化以后學生差異化擴大時,試卷與命題的綜合性與個性化取向不斷提高。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規范高考加分、實施強基計劃、推進高職分類考試、改革藝術體育招生等一系列政策的協調,有效地支撐與促進了高考的公平性。高考的制度設計適應了不同地方社會經濟與教育發展的水平與特點。統一命題與自主命題相結合,規定科目與自選科目相協調,已經形成了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適應面更加廣泛,針對性更加明顯,在教育發展的新格局中比較好地實現了促進社會公平的社會功能。

可以說,高考內容改革及其實踐在客觀上有力地促進了青年學生對中國改革開放發展成就的認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以及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 副研究員王新鳳

高考改革促進教育治理現代化

新一輪高考改革啟動以來,考試科目、考試方式、招生錄取方式方面的改革措施逐步完善,高考改革目標初步達成,也促進了教育系統內外的組織變革,推動了教育治理現代化。

調研發現,新高考改革有利于促進學生健康發展、有利于促進科學選拔各類人才、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的目標達成度高。首先,新高考實施選擇性考試科目設置方式、“院校+專業”平行志愿投檔模式、多元招生錄取模式等,加強學生過程評價、綜合評價,體現了促進科學選才的首要價值導向。新高考生源知識結構文理融通,專業認同度高,在選考科目與專業一致的情況下學生會有更好的學業表現。其次,新高考堅持育人為本,尊重學生選擇權,滿足學生興趣與特長,學生具有較高的獲得感。新高考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了正確的育人導向。最后,新高考逐步規范和減少學生加分政策,加強多元社會參與和社會監督,保障程序公平;推進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檔模式,減少學生不能被理想志愿錄取而“滑檔”的現象,促進了教育機會獲得的實質公平。

考試招生制度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是推動教育治理現代化的重要途徑。高考綜合改革促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考試評價、管理體制等多領域的變革,推動了教育治理現代化。

第一,新高考推動高中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管理方式的變革,促進了高中特色化、多樣化發展,重構基礎教育教學生態。為適應新高考選考制度,改革省份高中學校實施不同程度的選課走班模式,教學資源豐富的學校可以實現全員分科分層選課走班,改變了傳統行政班級授課的教學組織形式,拓展了學生學習和交往空間,也對學生的作業管理、班級育人功能、教師隊伍的配備、績效考核評價等方面都帶來改變。同時,為了實施綜合素質評價,加強教學資源與學生選課需求的匹配,高中學校逐步引入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排課、信息錄入、學生發展測評等,提高了高中學校管理信息化的程度,也將促進教育現代化進程。

第二,新高考促進招生與培養部門、高校與高中“雙高”協作,增強了高等教育系統的開放性。新高考實施統一高考招生、綜合評價招生、強基計劃等多種招生模式,要求有關招生部門提高專業能力;推行并完善平行志愿招生錄取,尤其是實施專業導向的志愿填報方式倒逼高校專業結構的優化和調整,新高考生源質量、知識結構的多元化,對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帶來挑戰;新高考促進了高校招生和培養部門的協作,也促進了高校與高中的聯動,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高等教育系統的開放性,推動高等教育治理模式的轉變。

第三,新高考政策制定、執行、評估過程中廣泛吸納多元參與,促進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治理主體多元化是治理現代化的重要體現,新一輪高考改革過程中教育行政部門加強了專家、一線師生家長代表、社會媒體的參與,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育治理現代化。高考綜合改革啟動之前教育部組織專家團隊進行多省份調研,形成專業指導意見,成立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借助專家力量研究政策問題、構建政策議程。高考改革過程中教育行政部門、考試院加強政策解讀、模擬志愿填報,積極應對政策執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以及輿情事件。高考改革過程中形成了官方評估、自我評估、第三方評估等高考改革政策評估模式,教育行政部門將評估結果作為深化改革、科學決策的參考。

高考改革是持續性、長期性、系統性、發展性的過程,改革的效果需要經過更長時間檢驗,隨著高考綜合改革在更大范圍內的推進,教育系統內外部改革難度的增加,穩妥推進高考改革依然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