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三峽學院2020年學院簡介及招生專業介紹
時間:2020-06-03 作者:高考在線 點擊:次
學校簡介
重慶三峽學院始建于1956年,現坐落于千年古城、移民之都——重慶市萬州區。學校起源于四川省萬縣初中師資訓練班,是三峽庫區腹地唯一的一所多科性本科院校(教育部代碼10643)。2013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歷經60余年發展,學校成為重慶市首所倡導“綠色教育理念”、力推“綠色教育產教融合”的本科高校。現已形成以文、理為基礎,以工為主干,其他學科專業協調發展的學科結構,以本科教育為主,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學校是全國智慧校園建設試點單位、中美應用技術教育“雙百計劃”成員單位、重慶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單位、重慶市高校美育改革和發展實驗校。
辦學規模方面。學校占地面積達1980余畝,有18個二級學院,全日制學生2萬余人,館藏紙質圖書187萬余冊,電子圖書176萬余種,固定資產14億余元。
學科專業建設方面。學校擁有涵蓋工學、文學、管理學、理學、藝術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農學等9個學科門類的60個本科專業,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中國語言文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4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教育碩士、農業碩士、工程碩士、旅游管理碩士)。現有中國語言文學、電子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農林經濟管理等4個重慶市高等學校十三五市級重點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學等2個重慶市高等學校十三五市級重點培育學科。
科學研究方面。學校建有重慶市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重慶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個,重慶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驗室)5個,重慶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3個,重慶市發改委工程技術中心(實驗室)2個;有市級學會2個,市級科研創新團隊7個,重慶市高校創新研究群體1個。近十年來承擔國家級基金項目、部市級科研項目900余項。授權專利60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60余項。發表論文9000余篇,三大檢索文章800余篇,CSSCI、CSCD期刊論文140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200余部。先后獲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省市級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和科技進步獎等部市級以上獎勵40余項。辦有《重慶三峽學院學報》《何其芳研究》等學術刊物。出版《夔州詩全集》等一大批特色研究成果。
隊伍建設方面。學校現有1200余名教職工,其中,巴渝學者4人,在職專任教師960余人,高職稱370余人,獲博士、碩士學位820余人,碩士研究生導師550余人(包括校外導師)。建有人社部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重慶市級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進有中國工程院院士毛二可、波蘭院士亞努什、萊謝克,另引進香港城市大學王鈞教授等高層次人才、團隊。學校教師多次獲得全國優秀教師、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及侯備人選、重慶市名師、重慶市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人才培養方面。學校是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現有國家級、重慶市級特色專業10個,重慶市級一流專業培育項目7個,重慶市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學校學生組隊代表中國參加國際巧固球賽獲獎,在“挑戰杯”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等競賽中屢獲佳績,其中,獲得中國大學生計算機博弈大賽八連冠、重慶市武術比賽十二連冠、第七屆中國TRIZ杯大學生創新方法大賽特等獎1項、2019年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大賽獲一等獎1項;畢業生就業率穩定在90%以上。
開放辦學方面。學校先后與美國、英國等多所國外大學,與德國BSK、印尼國際日報等多家國外公司和研究機構,與東南大學等多所國內大學建立了互派教師、訪問學者和學術交流等合作關系。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部門和地方政府,與中興通訊、中科曙光、銳捷等企(事)業單位在人才培養、專業建設、實習實踐、創新創業等方面建立戰略合作關系。
當前,學校正處于向應用型大學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學校將堅定不移走綠色教育之路,秉承“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人才強校、依法治校”的辦學理念,堅持“立足三峽、服務重慶、面向全國”的辦學思路,弘揚“厚德、博學、自強、創新”的校訓精神,明確“學科牽引、應用為本”的發展方向,把握“理念先導、人才支撐、經濟基礎、制度保障”的發展要素,遵循“轉型發展、創新發展、開放發展、特色發展”的發展戰略,大力實施“123”發展戰略,奮力實現“建成特色鮮明的綜合性應用型高水平大學”的目標,強力推進“美麗校園”和“重慶名校”2項建設,全力鑄就“三峽”“綠色”“應用”3張品牌。力爭早日把學校建成特色鮮明的綜合性應用型高水平大學。
教師教育學院
重慶三峽學院教師教育學院是為適應教師教育改革、切實提高教師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師專業化水平,有效整合學校教師教育資源于2017年設立的一所新型二級學院。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4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3人,在校學生1400余人。現設有小學教育(免費師范生)、物理學(師范)、化學(師范)、生物科學(師范)4個全日制普通本科專業實行由教師教育學院統一招生和管理,教師教育學院和各相關專業學院共同培養,學制四年,學科專業與教師教育雙向強化的培養模式和機制。學院是學校教育碩士研究生培養依托單位,具有教育碩士研究生招錄、培養和碩士學位授予資格。
學院以培養地方合格的中、小學教師為主要任務,堅持內涵發展,注重教育特色,推進教育改革,立足教育創新,努力形成重慶高校一流的教學團隊、一流的課程設計和一流的教師培養服務,使學院發展成為立足三峽、服務庫區、面向全國的高水平的教師教育培養基地。
小學教育(全科教師·免費師范生·本科·文理兼收)
本專業按照“本科定位、全科定性、小學定向”的培養方向和“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培養要求,旨在培養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扎實的全科知識、嫻熟的教師技能,具備小學各科教育教學和相關管理研究能力。主要課程有:漢語基礎、中外文學、教育心理學、三筆字訓練、音樂基礎、美術基礎教育學、初等數學、小學語文教學理論與實踐、小學數學教學理論與實踐、小學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等。本專業屬定向培養,學制四年,畢業后擔任重慶市相關區縣基礎教育小學全科教師或到基礎教育管理部門從事教育管理工作。
物理學(師范類·本科·理工類)
本專業主要培養具備中學物理教學和從事企業基礎研究的基本能力。主要課程有: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原子物理、理論力學、電動力學、統計物理學、量子力學、數學物理方法、電子線路、近代物理實驗、固體物理、物理教學論、中學物理實驗與教學技能基本訓練等。學制四年,畢業后可從事各級初、高中、中職學校物理教學和相關教育管理研究,也可到相關企業事業單位從事生產研發工作。
化學(師范類·本科·理工類)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化學和應用化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教師素養,具備從事化學教育、化學實際應用等基本能力。主要課程有: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無機化學實驗、分析化學實驗、有機化學實驗、物理化學實驗、化學與環境、化學工程基礎、教育學與心理學基礎、化學教育理論與方法等。學制四年,畢業后可從事中學化學教學和教育管理研究等工作,也可到化工行業從事生產研發工作。
生物科學(師范類·本科·理工類)
本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扎實教育學科知識、生物學基本理論、實驗技能及較高綜合素質、較強敬業精神的中學生物教師。主要課程:植物學、動物學、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人體解剖生理學等。學制四年,畢業生可到中學從事生物教學或到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生產研發工作
文學院
學院歷史肇始于1956年,至今已有60余年的辦學歷史。一個甲子的砥礪前行,文學院具備了較強的辦學實力,獲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學院所屬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是重慶市級 “十二五”“十三五”重點學科,具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目前同時承擔著中國語言文學學術碩士和學科教學(語文)專業碩士人才培養任務。學院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含漢教、文秘兩個方向)為重慶市級一流專業、市級特色專業,也是學校的品牌專業,歷年招生均為第一志愿滿額錄取,本專業(文秘方向)還與山東大學開展聯合辦學,每年可擇優派取學生在大二全年赴山大文學院交流學習。目前學院共有在校本科生1200余人,研究生60余人,留學生8人。
學院現有教職工64人,其中專任教師55人中,有教授13人,副教授16人,博士20人,碩士生導師35人;有省市級優秀人才稱號20余人;外聘有包括長江學者、博士生導師等在內的兼職教師23名。良好的師資儲備,為學院本科生、研究生及留學生培養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撐。
作為學校教學科研重鎮,近年來,學院承擔國家社科基金20余項,省部級項目100余項,獲省部級教學科研成果獎20余項,出版著作100余部,發表論文600余篇;先后成功主辦“漢學國際前沿學術研討會”等多場大型學術交流會議;編輯出版有《何其芳研究》《三峽文化研究》等期刊(論文集),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
學院平臺完備,設施完善,管理有效,能為學生成人、成才、成功提供良好成長環境。
漢語言文學(師范類·本科·文史類)
本專業是重慶市一流專業,重慶市高校首批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主要課程有:文學概論、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古代漢語、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寫作、中國文化概論、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現代教育技術、普通話與口語表達、語文教材研究、教育實習等,還安排有國家職業漢語能力、普通話、三筆字等職業技能培訓和科研訓練等創新創業培訓。畢業生主要從事中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管理及企事業單位語言文字、文化宣傳等方面的工作。
漢語言文學(本科·文史類·山東大學合作辦學專業)
本專業是重慶市一流專業,主要培養人文素養深厚、專業基礎扎實、職業技能嫻熟的高級文秘和行政管理人才。主要課程有:中國秘書史、秘書學、檔案管理學、行政管理學、秘書禮儀、基礎寫作、秘書寫作、秘書英語、計算機應用、行政職業能力、公共關系學、公關策劃、辦公自動化、辦公室管理、汽車駕駛、演講與口才、企業文化、社會調查與分析等,還安排有秘書職業技能、普通話、汽車駕駛等職業技能培訓和科研訓練等創新創業培訓。畢業生可在國家黨政部門、事業單位以及各級各類大中型企業從事行政管理或秘書工作。
工商管理學院
工商管理學院是以培養工商企業經營管理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支撐的教學科研單位。現有市場營銷、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4個本科專業和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旅游管理專業碩士。學院教職工5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3人,雙師型教師22人,半數以上的專任教師具有企業經營管理實戰經驗。
學院建有企業綜合經營管理、ERP沙盤、旅游管理、酒店管理4個專業實驗室。擁有三峽庫區企業發展研究所、旅游研究與人才培訓中心,與地方企事業單位共建實習基地35個,為本院教學、科研、實訓、實習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并與希爾頓酒店管理集團校企合作,共同創辦希爾頓班,榮獲中國旅游服務業“優秀人才培養院校”和“希爾頓集團人才培養卓越貢獻獎”等榮譽。
學院高度重視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校學生近幾年獲大學生挑戰杯、全國管理決策模擬大賽、全國大學生旅游創意大賽和市場營銷策劃大賽等國家及重慶市各類獎項80余人次。畢業生以良好的專業素質和較高的綜合素質受到用人單位普遍好評,就業率達到98%以上。
2019年起學院實行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大類招生,文理兼收。工商管理類包括工商管理、市場營銷兩個專業;旅游管理類包括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兩個專業。一年級不分專業,第二學期結束后進行專業分流,二年級按照專業分流培養階段的培養方案進行培養。
市場營銷(本科·文理兼收)
本專業旨在培養具備經濟、管理、法律、市場營銷等基礎知識、掌握理論前沿與發展動態、熟練運用統計分析工具,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市場調研與預測、數據統計與分析、推銷與商務談判、銷售管理、營銷咨詢與診斷、營銷策劃(品牌策劃、廣告與促銷策劃等)、電子商務與網絡營銷、客戶關系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在大數據營銷決策、品牌戰略管理、消費心理與行為等方面有一定的特色;可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管理學原理、經濟學基礎、財務與會計、市場營銷學、消費者行為學、市場調查與預測、市場營銷策劃、品牌學原理與實務、電子商務與網絡營銷、零售管理等。
工商管理(本科·文理兼收)
本專業旨在培養具備管理學、經濟學基本知識,系統掌握企業管理基本理論和知識,熟悉我國企業管理的政策法規和國際企業管理的慣例與規則,具有較強的知識運用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工商企業經營管理,能在工商企事業單位、金融機構、政府部門從事管理、科研、教育以及電子商務方面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在電子商務、人力資源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可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經濟學基礎、管理學、統計學、會計學、公司理財、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企業戰略管理、運營管理、經濟法、管理信息系統、企業仿真實訓等。
旅游管理(本科·文理兼收)
本專業緊密圍繞鄉村振興、脫貧攻堅、長江經濟帶建設等國家戰略,對接區域旅游產業發展需要,旨在培養具有旅游管理基礎理論知識,了解旅游產業發展規律,熟悉旅游企業業務流程與崗位操作技能,能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旅行社、旅游電商、景區、度假區、飯店等單位從事旅游策劃、營銷、咨詢、旅游產品開發、規劃設計、導游、旅游電子商務等方面的業務工作與管理工作的應用型人才;在民俗旅游文化資源挖掘、鄉村生態旅游發展、旅游企業品牌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特色;可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經濟學基礎、管理學、會計學、市場營銷基礎、旅游學概論、旅游經濟學、旅游電子商務概論、旅行社管理、飯店管理原理、旅游資源開發與規劃等。
酒店管理(本科·文理兼收·希爾頓班·兼招對口高職)
本專業面向高星級酒店及相關產業,旨在培養具備管理學、經濟學和酒店管理基本理論和知識,適應酒店業發展需要,具備較高的現代管理理論素養、系統的酒店管理專業知識、嫻熟的酒店管理操作技能,熟悉現代高星級酒店經營管理方法和手段,能夠在高星級酒店、國際郵輪、會展中心等機構從事酒店運營、管理、銷售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本專業與希爾頓酒店管理集團共同創辦非建制希爾頓班,優秀學員可直接進入希爾頓管培生隊伍;在酒店房務管理、餐飲管理、酒店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特色;可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管理學、市場營銷、旅游學概論、酒店管理概論、酒店前廳服務與管理、酒店客房服務與管理、酒店餐飲服務與管理、酒店管理信息系統、酒店人力資源管理、酒店戰略管理、酒店禮儀等。
財經學院
學院于1996年招收經濟學本科專業學生,目前設有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統計學、會計學等4個本科專業,在校本科生2000余人。現有農林經濟管理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1個,農業碩士授權點1個(農業管理、農村發展領域),現有研究生81名。
學院擁有一支結構合理、教學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50余人,其中有教授20人,副教授14人,博士(含在讀)25人;重慶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2人,重慶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資助人選3人。青年教師大都畢業于985、211高校,具備較強的科研教學能力。
近幾年來,教師共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其中權威期刊論文8篇,核心期刊論文100篇;出版專著和教材20余部;承擔和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5項,其中2018年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項,其他省部級項目50余項,多項政策建議獲市區領導批示或被政府部門采用。
學院擁有市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三峽庫區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市級學會——三峽移民與經濟發展研究會,重慶市高校“十三五”重點學科——農林經濟管理。學校圖書館有專業圖書19余萬冊,建有電子商務、會計模擬、國際貿易模擬、ERP沙盤等專業實驗室;建立了20余個專業實踐教學基地,能夠較好地滿足研究生、本科生人才培養的需要。
會計學(本科·文理兼收·兼招對口高職)
本專業培養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及職業道德素質,具有較廣泛的工商管理基礎知識及會計、財務、審計、稅務、信息化等領域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與方法技術,處理會計業務編制財務報表、成本核算與控制、財務分析、投資理財,涉稅業務的核算與納稅申報、納稅籌劃與風險管控,財務審計與內部控制,會計信息系統設計應用與維護、財務大數據挖掘與分析等實踐應用能力,具有健全人格、理想信念、社會責任感和國際視野,能夠適應未來職業和社會發展,能在工商企業、金融企業、中介機構、政府機構、事業單位、中職學校從事會計、財務、稅務、審計、咨詢等實踐及教學方面工作的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本專業設“管理會計”、“CPA” 和“會計信息化”三個方向,對口高職設有“會計信息化”專業方向,畢業生可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成本會計、稅務會計、審計學、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稅務籌劃、會計信息化、ERP供應鏈管理、審計信息化、企業綜合仿真實訓、數據庫技術(SQL)、計算機編程語言(Python)。
國際經濟與貿易(本科·文理兼收)
本專業具有良好人文社科素養,系統掌握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理論知識,具備扎實的外語能力與專業技能,了解當代國際經濟與貿易的發展現狀,熟悉國際貿易規則及中國對外貿易政策法規,了解主要國家社會經濟狀況,具有良好職業素質及持續學習能力,能從事涉外商務經營、管理、研究、策劃等工作,擁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復合型、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本專業設國際貿易實務和國際金融與投資兩個方向。畢業生可授予經濟學學士學位。
核心課程:政治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國際貿易實務、國際金融、國際結算、國際市場營銷學、國際商法、商務英語、跨境電商、會計學、統計學、財政學等。
經濟學(本科·文理兼收)
本專業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具備扎實的經濟學、金融學的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熟悉金融業務技能、金融政策和金融法規,能從事銀行、證券、保險、信托、投資、租賃等相關工作的應用型人才,勝任政府部門和其他經濟管理部門工作的復合型人才以及繼續深造的理論型人才。
核心課程:政治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學、會計學、計量經濟學、保險學、商業銀行經營管理、金融市場學、證券投資學。
經濟統計學(本科·文理兼收)
本專業培養系統掌握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有良好的數學與經濟學素養,熟知經濟領域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熟悉國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和統計法規,熟練掌握數據采集、問卷設計、數據處理與分析、資料管理等業務工作,能在企、事業單位和經濟、管理部門從事統計調查、統計分析、統計信息管理、數量分析等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核心課程:政治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統計學、計量經濟學、金融學、財政學、抽樣調查、投入產出分析、國民經濟統計學、多元統計分析、證券投資分析、金融統計分析等。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學院于1996年招收電子信息工程本科專業學生,現有電子信息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通信工程和智能科學與技術四個本科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為重慶市“十三五”重點學科、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現有在校碩士研究生58人,本科生1500余人。
學院現有教職工55人,其中巴渝(青年)學者2人;碩士生導師33人;教授8人。擁有重慶市高校創新團隊2個,重慶市研究生教學團隊1個。近年來,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近40項;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20項;獲重慶市科學進步獎1項,市級優秀教學成果獎2項。
學院現有重慶市重點實驗室1個,建有重慶市2011協同創新分中心和院士工作站。各類專業實驗室40余間,實驗室總面積9000余平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4000余萬元。近三年來,在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挑戰杯”等專業競賽中獲國家級獎項20余項,省市級獎項100余項;學生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授權國家專利20余項。
電子信息工程(本科·理工類·兼招中職與本科對口貫通“3+4”)
本專業是重慶市一流專業、大數據智能化類特色專業、“三特行動計劃”特色專業,重慶三峽學院轉型發展改革試點專業。依托“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和重慶市十三五重點學科,強化學生的數理和學科基礎,注重知識、能力與素質的綜合培養。
主要課程: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分析、高頻電子線路、通信原理、數字信號處理、微型計算機原理、自動控制原理、信息理論與編碼、傳感器原理及應用、電子設計、EDA技術等。
畢業生可授工學學士學位,畢業后可攻讀碩士研究生,或出國留學深造,也可進入電子信息等領域的公司,從事產品的設計、研發、管理、維護和技術支持等工作。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本科·理工類)
本專業是學校轉型發展改革試點專業,設有輸變電、配用電、智能電網三個專業方向。
主要課程:電氣工程導論、電力安全作業、電網管理與電力營銷、發電廠電氣系統、電力系統分析、電氣綜合測試、高電壓、電氣控制與PLC、工廠供配電、電力電子、電力企業實習與實踐等。
學生通過理論學習和工程實踐考核后,可授工學學士學位,主要就業單位為:國家電網公司省市縣分公司、電力設計院、發電廠、電工設備安裝或生產企業,研究所或境內外高校的碩士研究生。
通信工程(本科·理工類)
本專業主要培養具備通信技術、信息處理技術、移動終端開發技術等ICT行業急需的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通信電子電路、高級語言程序設計、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移動通信原理、光傳輸技術、寬帶接入技術應用與維護、LTE移動通信技術與網絡規劃優化、弱電信息系統技術應用與維護、大數據、云計算理論及綜合系統應用。
本專業畢業生可授工學學士學位,主要去向為通信設備制造企業,通信服務公司,移動、聯通、電信等通信運營企業,或繼續攻讀碩士學位。
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理工類)
本專業是重慶市政府“十三五”大力發展的工科專業之一,主要培養在相關領域中迫切需要的智能技術與工程方面的專業人才,專業設有智能科學與智能技術應用兩個專業方向。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大學物理、電路基礎、模擬電路、數字電路、高級語言程序設計、信號與系統、計算機網絡、自動控制原理、智能科學與技術導論、模式識別、圖像處理、智能信息處理、人工智能、數據挖掘與處理等。
本專業畢業生可授工學學士學位,主要面向電子信息、自動控制、計算機、智能科學與技術等相關領域企事業單位或考取研究生。
機械工程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致力于匯聚活躍在學術前沿、適應區域戰略需求的知名學者、學科領軍人物和創新團隊。開展立足前沿、服務產業的科學研究。通過持續深化管理改革,優化資源配置,激發辦學活力。堅持“誠信友愛、善思篤行、學博體健”的人才培養理念,培養基礎扎實、綜合素質高、創新意識濃、實踐技能強、富有濃厚“智造”情懷的新型高層次工程應用人才。
目前學院在校本科生近1600人,設有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汽車服務工程3個本科專業,其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與山東大學開展聯合辦學,每年擇優選取學生在大二全年赴山大機械學院交流學習。擁有機電系統電子技術學術型碩士和農業碩士(農業機械化專業)學位授予權;擁有重慶市重點培育學科一項——“人工智能+智能農業”;擁有重慶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市級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1個,萬州區創新團隊2個。
學院現有教師52人,博士16人(含在讀),擁有高級職稱者近30人。擁有總價值近4000萬元的教學儀器和科研設備,專業實驗室30個,實驗室占地面積達10000多平米。與長安集團、中德閥門、北京科技大學材料工程學院、中科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合作共建研究平臺,聯合培養人才。
近年來,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工程綜合訓練大賽等專業競賽中獲全國一等獎1項,省市級特等獎2項,一、二、三等獎30多項。學院培養出了一大批工程應用方面的人才,很好的服務了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事跡被中國教育報等媒體采訪報道。學生畢業后去向主要有大中型企業、國家機關公務員或事業單位、高職或中職專業教師崗位,考取碩士研究生、進入部隊、自主創業等。學院畢業生報考碩士研究生錄取率10%,畢業生就業率高達98%。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本科·理工類·山東大學合作辦學專業)
本專業為重慶市一流專業、重慶市特色專業,設有現代設計、智能制造技術、智能機電系統三個專業方向。專業按照“厚基礎、重實踐、強創新”的人才培養理念,培養能在機械工程領域從事現代設計、智能制造、新裝備與新技術應用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級應用人才。核心課程有:機械制圖、材料力學、電工學、機械工程材料、機械制造技術基礎、機械設計、機械測試技術、云制造技術基礎、虛擬儀器技術、數控技術與編程、控制工程基礎、有限元分析及應用等。
機械電子工程(本科·理工類·兼招對口高職)
本專業是學校轉型發展試點專業、“卓越人才”培養計劃建設專業,設有“機電一體化及智能控制”和“智能機器人與系統”兩個專業方向。本專業培養能在智能制造前沿領域從事設計制造、研究開發、工程應用、運行管理等工作的創新型、應用型人才。本專業課程體系圍繞智能制造和機器人技術進行設計,核心基礎課程有電路設計、機械設計、控制工程基礎等;方向特色課程有智能控制基礎、智能機器人等;前沿拓展課程有微機電系統、增材制造技術等。
汽車服務工程(本科·理工類·兼招對口高職)
本專業設有汽車服務、汽車技術兩個專業方向。按照“厚基礎、強能力、重應用”的人才培養理念,培養能夠從事汽車檢測、汽車營銷、汽車金融、新能源與智能網聯等汽車服務領域的技術或管理工作,適應未來學科發展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核心課程主要有汽車構造、汽車運用工程、汽車電器與電控技術、汽車營銷、汽車保險與理賠等;專業特色課程主要有汽車新能源與節能技術、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技術、電動汽車原理與構造、智能網聯汽車新技術、國際汽車貿易理論與實務等。
傳媒學院
傳媒學院是學校“轉型發展試點專業”建設單位、“卓越傳媒人才”培養單位。師資力量比較雄厚,具有碩、博士學位的專任教師20余人,教授(副教授)7人,雙師型教師占教師總數的50%以上,另有外聘傳媒行業精英16人擔任兼職教師。設有廣播電視系、廣告系、視頻采編中心和“文化與傳媒研究中心”等教學科研機構。建有圖形圖像實驗室、錄音實驗室、燈光實驗室、新聞演播大廳、校園電視臺演播室等10余個校內實驗實訓中心,設備總價值600余萬元。在重慶日報社、萬州電視臺、華龍網、三峽都市報、開縣電視臺、騰訊大渝網等20余家單位建立了實習實訓基地,與中共萬州區委共建有“三峽傳媒學院”。
學院現有在校學生946人。學院秉承“成人、成才、成功”的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學生專業技能,成效顯著。近年來,學生視頻、攝影、廣告設計、文字作品獲國際、全國和省部級獎勵100余項。2015年以來,學生組建創業團隊5個,孵化注冊工商企業3個。畢業生在新華社、重慶電視臺、重慶日報社、成都電視臺、成都日報社、寧波電視臺、萬州電視臺、廣東中山日報社、三峽都市報社、騰訊大申網、騰訊大渝網、搜狐網、愛奇藝等傳媒單位就業。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獲得了學校“就業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廣播電視學(本科·文理兼收)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系統扎實的廣播電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能適應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專業核心課程有:新聞學原理、傳播學、廣播電視概論、新聞攝影、新聞采訪與寫作、電視攝像、非線性編輯、電視節目策劃與編導、電視作品編輯與制作。
廣告學(本科·文理兼收)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比較系統扎實的廣告學和市場營銷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適應現代社會廣告市場需求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專業核心課程:傳播學、廣告學、廣告設計、廣告攝影、廣告攝像、廣告文案寫作、廣告策劃、廣告創意、市場營銷學。
網絡與新媒體(本科·文理兼收)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系統扎實的網絡與新媒體傳播基礎理論知識,具備新媒體技術應用能力、創意思維能力,能適應網絡與新媒體時代工作需要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專業核心課程:網絡與新媒體概論、傳播學、數字媒體技術基礎、攝影技術、攝像技術、全媒體新聞采訪與寫作、網絡編輯學、新媒體運營、網絡視頻與動畫制作、網頁設計與網站建設。
美術學院
學校美術學院創建于1987年,現有教職工6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人,碩士導師8人,有校教學名師、學科帶頭人、學術帶頭人、學術骨干16人。有美術學、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動畫、服裝與服飾設計五個本科專業,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600余人,2015年學科教育(美術)領域招收專業碩士研究生,現在校全日制專業碩士生8人。
美術學院用當代創新教育新思想,新觀念引領辦學,走特色發展之路,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內、外部發展平臺,針對美術專業特點,進行規范有序的教學、科研與管理,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不斷提升,教師出版學術專著、教材36部,國家項目立項3個,發表美術論文200余篇,入選國家級、省級美展作品400余件,2019年3件作品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2項教學成果獲重慶市人民政府優秀教學成果二、三等獎,“三峽民間美術”課程為重慶市級精品課程。美術學院注重學生綜合素質、藝術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成立了美術學院創新實踐團隊、時裝表演模特隊、服裝與服飾創新實踐工作坊、傳統生活創新中國畫工作坊,加大校企合作,服務地方文化建設,培養了大批適應社會需求的美術人才。近幾年學生多次參加全國、省級美展,國家級獲獎作品共計80余件、省級獲獎300余件,設計作品曾在教育部第四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中獲全國一等獎,每年學生可申請赴海外進行交流學習。至今培養了15000余名合格的美術人才,畢業生就業范圍廣泛,受到用人單位好評,就業率均達到90%以上。
美術學(本科·文理兼收)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美術學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掌握繪畫創作和現代藝術設計的實踐技能,能適應美術創作、美術編輯、藝術設計、美術宣傳和文化創意產業開發等領域需求的專門人才。
主要專業課程有:美術概論、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透視學、解剖學、構圖學、素描、色彩、中國畫、油畫、雕塑材料學、版畫、美術教學理論與方法、工藝美術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等課程。
環境設計(本科·文理兼收·兼招中職與本科對口貫通“3+4”)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當代環境設計理念,現代設計思想,適應社會經濟、文化建設發展需要而具有環境設計綜合知識和應用實踐動手能力的設計師,能在各大裝飾公司、建筑行業、設計單位等從事環境藝術設計、研究、教學和管理的專門人才。
主要專業課程:中外設計史、設計透視、素描、色彩、手繪表現、建筑裝飾材料與概算、室內空間設計、城市景觀設計、園林景觀設計、展示設計與模型制作、計算機輔助設計等課程。
視覺傳達設計(本科·文理兼收)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國際設計文化視野,有創新設計思想與能力,適應時代視覺傳達發展需求,有傳統平面(印刷)媒體和現代數字媒體設計技能,并能在專業設計領域、企業、傳播機構、研究單位從事視覺傳播設計、教學、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專門人才。
主要專業課程:中外設計史、設計概論、素描、色彩、字體設計、圖形創意、廣告設計、包裝設計、展示設計、數學媒體設計制作、企業形象策劃、計算機輔助設計等課程。
動畫(本科·文理兼收)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動畫基礎理論知識及相應的影視知識,熟練掌握動畫設計、動畫制作,動畫產品開發等實踐技能,能在設計公司、游戲公司、傳媒公司、藝術教育等單位從事動畫、影視制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專業課程有:藝術設計史、設計素描、設計色彩、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繪畫設計、動畫場景設計、攝影、網頁設計、卡通雕塑、二維動畫制作、三維動畫制作、后期合成技術、DV短片制作、動畫造型設計、影視聲音、三維動畫技術、動畫分鏡創造等課程。
服裝與服飾設計(本科·文理兼收)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國際流行文化視野與民族服飾文化底蘊、兼備創新設計與工藝技能、能適應服裝設計、教育、研究、媒體、生產和管理等企事業單位從事設計、開發或管理工作的應用型高級人才。
主要的專業課程有:中外服裝史、服裝材料學、服裝效果圖、服裝結構設計、工藝基礎、服裝CAD、流行成衣設計、職業裝設計、創意裝設計、配飾設計、形象設計等課程。
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
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成立于1985年,是學校辦學實力雄厚的二級學院,招收本科和碩士研究生。學院現有生物技術、園藝、風景園林、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和農學6個本科專業,教育碩士(學科教學·生物)和農業碩士(園藝與種業、食品加工與安全)3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其中,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是國家級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專業、重慶市本科一流專業和重慶市“三特行動計劃”特色專業,園藝專業為學校應用轉型發展試點專業。
學院現有教職工54人,其中教授8人、研究員1人、副教授(副研究員)14人,具有博士學位26人、正讀博士7人,其中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重慶市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重慶市中青年骨干教師和區級學術與技術帶頭人等各類人才9人,并從東南大學、西南大學和北京林業大學等高校聘請了多名校外客座教授。學院目前在校本科學生900多人,碩士研究生31人。學院學風優良,各專業歷屆畢業生碩士研究生報考及錄取率較高,近四年考研上線率和錄取率居全校理工科專業第一,年平均考研錄取率達20%左右。
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現有1個國家級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專業、1個重慶市本科一流專業、1個重慶市特色專業、1個中美“雙百計劃”合作專業、1個校級特色專業、1個校級轉型發展試點專業;擁有1個重慶市工程實驗室、1個重慶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重慶市2011協同創新中心(分中心)、1個重慶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重慶市創新團隊、1個校級實驗示范中心、1個校級工程中心、2個校級創新團隊。建有40多個教學實驗室,教學儀器設備價值近3000萬元,教學科研設備齊全。學院在重慶海關技術中心、萬州區食品藥品檢驗所、重慶市萬州區園林綠化管理處、重慶市極合合集食品有限公司、成都和合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重慶竣品佳園林綠化有限公司等38個企事業單位建有實習基地。學院近年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5項、教育部重點項目等省部級項目40余項、校區級和橫向合作項目50余項,在三峽庫區消落帶生態修復、三峽庫區道地中藥材規范化種植與開發、食品保鮮與深加工等方面的研究具有明顯特色。
食品科學與工程(本科·理工類)
本專業旨在培養具備數學、自然科學和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能夠在食品及相關領域從事食品工藝與工程設計、產品研發、生產加工、技術推廣應用和銷售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本專業是中美應用技術教育“雙百計劃”建設專業、國家級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專業以及重慶市重慶市一流專業和特色專業,學生可以學習到美國專業核心課程和職業能力課程,有助于學生增強實踐技能、提高就業能力,為學生國際交流和到跨國企業就業創造條件。
主要課程: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食品微生物學、食品化學、食品營養與衛生學、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技術原理、食品檢測與分析、食品工藝學、食品機械與設備、食品工廠設計與環境保護等。畢業生可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食品質量與安全(本科·理工類)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是學校重點發展的工科專業之一,旨在培養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較強責任心、掌握扎實的食品安全、食品營養理論基礎知識,具有較強實踐能力,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富有創新與創業精神和團隊意識,熟悉國內外的食品法律法規與標準,能勝任各類食品及食品原料的質量安全控制及分析檢測、食品生產的品質控制及監督管理、產品開發、科學研究及行業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食品化學、食品工藝學、食品營養學、食品微生物學、食品安全與衛生學、食品毒理學、食品快速檢測技術、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學、食品法律法規與標準等。畢業生可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生物技術(本科·理工類)
本專業培養具備現代生物制藥方面的基本理論和知識,熟練掌握生物制藥工程和技術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能在工業、醫藥、食品、農業等相關企業、事業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生物醫藥及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產品開發、技術創新、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主要課程:細胞生物學、微生物學、人體免疫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生物化學、藥理學、基因工程、生物制藥工藝學、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藥劑學、藥用植物學、藥用植物組織培養、藥事管理與法規、生物統計與實驗設計等。畢業生可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風景園林(本科·理工類)
本專業旨在培養具有園林綠地規劃與設計、風景名勝區規劃、城市景觀規劃設計、園林建筑設計、風景園林工程設計及園林植物種植設計等領域的基本知識,能夠運用所學藝術理論、設計理論進行風景園林藝術設計及表達、園林施工與組織管理、風景名勝區及城市各類綠地規劃設計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風景園林設計、風景園林建筑設計、城市綠地系統規劃、風景園林工程、風景區規劃、建筑結構與構造、風景園林藝術原理、觀賞植物學、園林植物景觀設計、風景園林工程與管理等。畢業生可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園藝(本科·理工類)
本專業為學校轉型發展試點專業,旨在培養掌握生物學和園藝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及基本技能,了解園藝學發展前沿和趨勢,具有適應經濟社會和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知識體系、綜合素質及創新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能在農林業等企事業單位從事與園藝相關的技術開發、推廣應用、經營管理、教學科研等工作,并具有進一步深造或自主學習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主要課程:植物學、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園藝植物育種學、園藝植物栽培學、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學、園藝產品貯藏加工、植物生物技術、園藝作物栽培學、園藝產品采后與營銷、土壤肥料學、果樹育種學和果樹栽培學等。畢業生可授予農學學士學位。
農學(本科·理工類)
本專業旨在培養掌握農作物生長發育、作物栽培、作物遺傳育種等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備作物生產、新品種選育、種子生產與經營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從事農業教育與科研、生產與經營、推廣與開發、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主要課程:基礎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遺傳學、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作物病蟲害防治、土壤肥料學、分子生物學、耕作學、作物栽培學、作物育種學等課程。畢業生可授予農學學士學位。
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
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是我校辦學歷史最悠久、師資力量最雄厚、也是最早招收本科學生的教學院系之一。學院擁有重慶綠色生態工程學院,擁有環境科學與工程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化學(教育)專業型碩士學位授權領域1個,重慶市“十三五”重點學科1個。現有環境科學、化學工程與工藝、給排水科學與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環保設備工程五個本科專業,其中,環境科學為教育部省級一流專業、重慶市一流專業、中美應用技術教育“雙百計劃”合作專業;環境科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均為重慶市特色專業。
學院現有“三峽庫區水環境演變與污染防治”重慶市重點實驗室1個,重慶高校市級重點實驗室1個,建有重慶市2011協同創新分中心1個,重慶市化學化工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化工過程、水資源處理工程實訓中心2個。學院現有實驗室面積23000余平米,擁有ICP等大型儀器設備30余臺,設備總值6000余萬元。
學院現有教職員工60余人,擁有市級創新團隊1個,市級教學團隊1個,巴渝學者1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19人;教授8人,副教授18人;博士21人,碩士25人。其中,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2人,重慶市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3人,萬州區學術技術帶頭人4人。近年來,學院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00余項,經費1700余萬元;在ACS Nano等國內外知名刊物發表論文300余篇,其中SCI收錄120余篇;出版專著、教材等10余部,申請專利30余項,獲重慶市自然科學獎、重慶市科技進步獎、重慶市政府發展研究獎、萬州區科技進步獎等多項。
學院現有碩士研究生55人,本科生1200余人。近年來,學生在“創新創業”、“挑戰杯”等全國大學生專業競賽中獲得市級以上獎勵多項。近3年,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8%以上,畢業生考研上線率超過20%。
化學工程與工藝(本科·理工類)
本專業為重慶市市級特色專業、學校卓越工程師建設和應用轉型發展試點專業。本專業堅持學生中心、產出導向和持續改進原則,注重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立足于本地區材料、精細和制藥化工等支柱產業的高速發展,服務化工行業的綠色制造和高端制造、以“厚基礎”“精技術”“強能力”為途徑,旨在培養掌握化學和化工基礎知識、精通工程設計技能和工藝開發技術、具備綠色化工過程設計和開發能力的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開設課程有物理化學、有機化學、工程制圖及CAD、化工原理、化學反應工程、化工設計、化工工藝學、綠色工程等。學制四年,畢業可授予工學學士學位,能在化工相關企業、環保部門、科研單位、學校或政府部門等單位工作。
環境科學(本科·理工類)
本專業所屬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為學術型碩士學位一級授權學科,重慶市“十三五”重點學科。本專業為教育部“雙一流”省級一流專業、重慶市特色專業、校級首批轉型發展試點專業、中美應用技術教育“雙百計劃”專業。旨在培養具有污染控制工藝設計、環境監測與評價、環境風險管理與咨詢、環保設施運營與管理等領域基本知識,擁有良好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具備工程設計、環保咨詢、項目管理能力的高級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開設課程有大氣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環境監測、環境影響評價等。學制四年,畢業可授予工學學士學位。畢業生能在政府、企業或科研等單位從事環境工程設計、環境監測與評價、污染防治、技術咨詢等相關工作。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本科·理工類)
本專業為近年本科就業“綠牌專業”,旨在培養具備水的良性社會循環和水工業理念,具有完整的城市給水排水工程、水污染防治、水資源開發利用、建筑給排水等領域基礎知識,具有較強的操作技能和工程創新能力的高級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開設課程有水分析化學、工程力學、水力學、水質工程學、給排水管道系統、水工藝設備基礎、建筑內部給排水等。學制四年,畢業可授予工學學士學位。畢業生能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部門和建筑、水利、環保等企事業單位從事工程設計、技術拓展、運行管理、科學研究等工作,也能夠在一般工礦企業從事供水與排水方面的工作。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本科·理工類)
本專業為近年本科就業“綠牌專業”,主要培養具備過程裝備、過程控制等基本理論知識,具有較強工程實踐動手能力和一定創新意識的高級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開設課程有工程制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化工原理、機械原理及設計、過程裝備制造技術等。學制四年,畢業可授予工學學士學位,能在相關部門從事過程裝備設計、技術開發、生產制造、經營管理以及工程科學研究工作,也可在工業生產中從事過程控制等工作。
環保設備工程(本科·理工類)
本專業為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專業之一,重慶市鼓勵申辦的行業人才緊缺專業。主要培養機械工程與環境工程的交叉融合,工程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強、具備行業及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復合應用型人才。
主要開設課程有機械制圖、環境工程原理、環保工程材料、環保設備原理與設計、環保設備制造技術等。學制四年,畢業可授予工學學士學位。畢業生既能在相關領域從事環保設備的設計與制造、運營與維護以及設備功能的改進和完善等工作,又能從事環保設備的科技開發、應用研究和運行管理等工作。
公共管理學院
公共管理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專任教師40余人,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9名;博士16名,碩士20多名,另引進廈門大學、四川大學等知名院校專家團隊支持學院的發展。
近年來出版各種專著40余部,發表學術論文500余篇,主持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8項,省部級項目30余項,多項成果榮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獎項,教學成果多次獲重慶市優秀教學成果獎等獎項。
學院現設“民俗文化與民間文學”專業方向碩士點1個,有文化產業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學、民族學4個本科專業。設有西南民族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實踐教學中心、三峽法學研究所等教學科研機構。其中民族學專業是重慶市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重慶市特色專業建設點、重慶市一流專業建設單位。
學院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應用型高級人才”為目標,突出“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注重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通過推行本科生導師制、學年論文制、就業與考研的素質拓寬工程等舉措,在綜合素質培養方面收到了明顯成效,學生的就業率、英語四級過級率、挑戰杯立項率、學術論文發表、研究生錄取率等在全校均名列前茅。
文化產業管理(本科·文理兼收)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現代文化產業理念和豐富的管理、經濟、法律知識,富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畢業生授管理學學士學位,可在政府機關、廣告業、網絡文化與動漫游戲產業等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化宣傳、管理、創意、項目策劃等工作。主干課程:文化資源概論、文化產業法與文化政策、文化創意理論與實踐、創意寫作、會展實務、影視產業經營管理、文化經濟理論與務實、大眾傳媒管理。
勞動與社會保障(本科·文理兼收)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人力資源管理、勞動和社會保障相關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勞動與社會保障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授管理學學士學位,可在政府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門、公共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勞動仲裁機構、企事業單位從事勞動就業、人力資源管理、社會保障與商業性保險運作和管理等工作。主干課程:公共管理學、社會保障概論、公共政策學、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社會保險學、社會福利與社會救助等。
法學(本科·文理兼收)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深厚的法學專業知識功底,富有創新精神和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級應用型法律人才。畢業生授法學學士學位,能在國家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仲裁機構、法律服務中介機構和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法律工作。主要課程:法理學、憲法學、中國法律史、刑法、民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國際法、法律職業倫理、經濟法、商法、環境資源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證據法。
民族學(本科·文史類)
本專業是重慶市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特色專業建設點、一流專業建設單位。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民族學知識,具備開展民族工作和從事學術研究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畢業生授法學學士學位,可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民族宗教、文化文物、城鄉開發、社區服務等相關工作。主干課程:民族學概論、社會學、中國民族志、世界民族志、中國民族史、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田野調查與民族志寫作、社會研究方法。
馬克思主義學院
重慶三峽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由原政治與法律學院于2014年4月更名而來。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和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研室。具體負責全校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研究工作,負責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工作。2015年我院已取得教育碩士學科教學(思政)研究生招錄、培養和碩士學位授予資格。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任教師34人,兼職教師40余人,其中碩士生導師7人;專職教師中教授7人、副教授8人、講師10人,博士(含在讀)12人,45歲以下教師全部獲得碩士學位。教師教學科研實力較強。近年來共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項目5項,省部級其他各級各類教學、科研項目60余項,出版專著、教材等13部,發表科研論文(含CSSCI、CSSCI擴)560余篇。擁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中心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校級重點學科。學院教師獲省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項;優秀教學成果獎市級一等獎1項、校級5項;并多次在國家級、市級和校級思政課教學技能比賽中獲一等獎、二等獎等獎項。
學院人才培養質量較高。學生多次榮獲“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大賽重慶賽區決賽特等獎、一等獎;參加國家級、省市級師范生技能大賽榮獲特等獎、一等獎等數項。2019屆畢業生考研錄取率達全院畢業生總人數的46.15%。碩士研究生考試錄取率連續四年名列全校第1名。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師范類·本科·文史類)
本專業培養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具備哲學、法學、政治學、管理學和教育學等多學科基本理論知識與技能的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研究和管理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政治學、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現代教育技術、青少年心理學、中學教育學、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與設計、班主任工作與活動組織等。
數學與統計學院
數學與統計學院的前身是1956年四川萬縣初中師資訓練班的數學科,1978年成立萬縣師范專科學校數學科,1987年數學科更名為數學系,1994年數學系與計算中心合并成立計算機系,1999年更名為計算機科學系,2005年更名為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2011年成立數學與統計學院,2018年依托數學與統計學院成立三峽大數據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是我校教學、科研、管理工作好,發展潛力大的重點理科院系之一。
學院現有信息與計算科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師范)、統計學、大數據管理及應用4個本科專業,學科教學(數學)和非線性電子學2個碩士點,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900余人、研究生42人;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重慶市重點學科(數學)、重慶市一流專業(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非線性發展方程”重慶市高校創新團隊等國家、重慶市平臺;基礎數學研究所、應用數學研究所、計算數學研究所、“非線性科學與系統結構”校級重點實驗室、三峽庫區統計信息分析與數據處理中心、“流體力學偏微分方程”校級科研創新團隊等校級平臺;數學專業實驗室、統計學專業實驗室、數學教育實驗室等教學實驗室。
學院現有教職工54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5人、博士18人、碩士生導師14人。擁有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2人、重慶市五一勞動獎獲得者1人、重慶市教育系統先進個人1人、重慶市優秀教師1人。另有兼職教師16人,其中歐洲科學院院士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中學正高級教師4人。
近五年,學院教師立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省部級及以上項目50余項,教學科研經費總計2000余萬元;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SCI收錄150余篇;出版著作6部;獲重慶市自然科學獎三等獎2項,重慶市教育改革試點成果獎二等獎等各1項。學院建設有重慶市教學團隊1個、重慶市精品課程2門、重慶市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門、重慶市研究生優質課程1門;校級精品課程、優質課程、在線課程等6門;教師參加教學技能競賽,獲全國獎2項、省部級獎10余項、校級獎40余項。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專業教學技能競賽、挑戰杯等各類競賽,獲全國獎5項,省部級獎勵100余項。
數學與應用數學(師范類)(本科·理工類·山東大學合作辦學專業)
數學與應用數學(師范)是重慶市首批中學教育二級認證專業,現已順利通過教育部專家進校考察。本專業歷史悠久、基礎雄厚、學科平臺堅實、師資力量強,是重慶市高校市級重點培育學科(數學)、學科教學(數學)碩士學位授權點的核心支撐專業,同時也是山東大學合作辦學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適應國家對中學教師教育改革發展要求,立足三峽,服務重慶,輻射全國,培養具有堅定政治立場、深厚教育情懷、高尚師德、健全人格,系統掌握數學學科知識及教育教學理論,具備較高的數學素養和教學能力,能夠在中學和相關教育機構從事數學教學、數學教研等相關工作,適應未來職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教育人才。
主要課程: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微分方程、復變函數、實變函數與泛函分析、抽象代數、高等幾何、數學建模與數學實驗、數值計算、大學物理、算法設計、初等數學研究、中學數學教學論、中學教育學、青少年心理發展與教育等。
就業去向:畢業生適宜到高級中學、初級中學擔任數學教師,可到高等職業中學、中等職業學校、培訓學校等教學機構擔任數學教學工作,也可到教育行政部門等企事業單位從事教學管理工作。近幾年到中小學等教育機構擔任數學教師占75%左右,考取研究生繼續深造的占22%左右。
信息與計算科學(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本科·理工類)
信息與計算科學業是我校唯一的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是重慶市高等學校“一流專業”建設點,是重慶市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是我校開辦的第一個理工類本科專業。該專業具有完善的教學實驗條件,具有教學用房約200平方米,擁有數學實驗室、信息服務與計算實驗室、軟件實驗室等多個先進實驗室。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具有扎實的數學基礎和數學思維能力,掌握信息科學與計算科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備信息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基本素質和實踐能力,能夠解決信息技術、科學與工程計算中的實際問題,能夠勝任信息處理、軟件開發與設計、數據處理與分析、經濟金融分析、大數據分析等工作,或在科技與教育等部門從事科研與教學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算法設計、Java程序設計、大數據處理、數據庫原理、數據結構、數據探索與數據預處理、操作系統、機器學習、硬件與網絡、軟件設計與開發、網絡開發等。
就業去向:本專業畢業生適宜到政府機關、科研單位、高等院校、互聯網公司、金融企業、能源、航空、證券、國防等部門從事信息處理、計算機軟件的開發與應用、科學計算、大數據的處理與分析和中小學數學教師等工作,或繼續攻讀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
統計學(本科·理工類)
統計學專業是學校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市場化和信息化發展對高級應用統計專門人才的迫切需要而開設的專業,是本科的“綠牌專業”(就業率、考研率、薪資、就業滿意度高,為需求增長型專業)。本專業具有豐富的辦學經驗,廣博的圖書資料、先進的實驗設備,并建有專門的統計實驗室和三峽庫區統計信息分析與數據處理中心,與國家統計局萬州調查隊、重慶市萬州國土資源局、重慶市開縣統計局、國泰君安證券等企事業單位簽訂了實習實訓基地合作協議,為統計專業學生實習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此外還與安博教育集團、達內教育集團、NIIT公司以及國內多所著名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為統計學專業學生的繼續深造打開了通道。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具備統計學方面的基本理論與方法,能熟練地運用統計理論與方法及計算機技術進行數據采集與分析,統計推斷與預測的能力,具備一定的經濟學,管理學知識,能在金融行業、信息產業和政府相關部門等從事統計調查、統計信息管理、數據分析與開發、應用和管理工作,或在高等院校及研究機構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數學分析、高等代數、概率論、數理統計、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算法設計、會計學、多元統計分析、統計軟件實務、時間序列分析、數據挖掘、計量經濟學、統計預測與決策、應用隨機過程、金融統計分析、統計計算、應用回歸分析等。
就業去向:本專業畢業生適宜到相關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工業企業質量管理部門、銀行、保險、證券公司、咨詢公司等從事統計調查、統計信息管理、大數據挖掘與分析、金融統計的應用和開發工作,也可在科研部門從事教學、科研、統計分析、決策等工作,或繼續攻讀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經濟類學科)的碩士學位。
大數據管理與應用(本科·理工類)
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以大數據時代為背景,面向大數據技術的產業需求,主要培養經濟管理中的數據管理、數據挖掘、數據分析、數據處理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系統掌握大數據和統計學基礎理論,具有扎實的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基礎,能夠綜合運用統計分析、數據挖掘等方法進行大數據分析、挖掘、管理與應用,在各類大數據管理與應用行業以及政府、教育等領域從事大數據相關工作的復合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管理統計學、運籌學、大數據導論、Python數據處理與編程、數據挖掘、大數據采集與處理、分布式處理與云計算、面向對象程序設計(Java)、R語言與統計建模、大數據可視化、Spark大數據處理技術等。
就業去向:本專業畢業的學生,既可在互聯網公司、金融企業及工業部門從事大數據開發工程師、大數據架構師、大數據分析工程師、大數據咨詢顧問、大數據統計工程師、大數據運營經理、大數據挖掘與處理專員、大數據存儲工程師等工作,也可以在科研、教育部門從事相關研究和教學工作。
土木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學院是教育部協同育人項目試點單位,現有土木水利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土木工程、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安全工程等本科專業3個。
現有教職工123人,其中院士1人,長江學者1人,重慶拔尖人才1人,高級職稱76人,博士研究生32人;雙師雙能型教師占比100%。擁有重慶市科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市級人才培養基地等省市級平臺8個,重慶市重點培育學科1個,實驗(訓)室建筑面積8500平方米。近5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縱、橫向科研項目156項,獲省部級及其以上科學技術獎6項。全面推行“多證制”教學管理模式,近四屆畢業生就業率穩居學校前列,近5年在專業/學科競賽中獲國家級獎項15項,省部級獎項56項。2019年起學院按一個大類、一個專業招生,即:土木類、安全工程專業。土木類含土木工程專業和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兩個專業,一年級不分專業,第三學期開始前完成學生分流,在學院內部選擇專業學習。
土木工程(本科·理工類)
土木工程專業為校級轉型試點專業,開設建筑工程、工程造價和市政建設三個專業方向,需掌握土木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培養能夠從事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含礦井建筑)、道路、隧道、橋梁建筑、水電站、港口及近海結構與設施、城市給水排水、地鐵及輕軌工程、地下綜合管廊工程、地基處理和地質災害防治等領域的規劃、設計、施工、工程造價等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開設的專業基礎課有:高等數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工程制圖、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學、建筑結構設計。建筑工程方向主干課程:高層建筑結構及抗震、土木工程施工技術與管理、建筑工程概預算、土木工程結構CAD等。工程造價方向主干課程:工程軟件及電算化、建筑裝飾與安裝工程施工技術、建筑與裝飾工程估價、建設工程成本控制與管理、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等。市政建設方向主干課程:綜合管廊工程理論與實踐、城市給排水工程、城市道路工程、市政工程基礎、市政工程資料管理等。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本科·理工類)
本專業主要培養掌握道路與橋梁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獲得工程師的基本訓練,能夠勝任道路工程、橋梁工程、機場工程、巖土與隧道工程、市政工程及相關方面的規劃、勘測、設計、施工、項目管理、科研、試驗、檢測、養護與管理等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有:高等數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道路工程制圖、道路工程測量、工程地質、土力學與基礎工程、道路工程材料,主要課程:結構設計原理、道路勘測設計、路基路面工程、橋梁電算、橋梁工程、道路與橋梁施工技術、BIM在交通領域推廣與應用的新技術與新方法、路橋綠色建造新技術與新方法等。
安全工程(本科·理工類)
安全工程專業為校級特色專業,開設建筑安全、設備智能化安全兩個方向。本專業以工程建設行業為依托,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具備一定的從事建筑安全方面的設計、檢測、評價和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質,能夠從事建筑安全方面的設計、監察、管理、評估與咨詢等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材料力學、工程制圖、建筑材料、安全系統工程、安全生產管理,開設的主干課程有:建筑防火設計原理、土木工程施工安全技術、建筑施工應急救援預案及典型案例分析、建筑安全技術及管理、建筑施工安全專項方案編制、建筑結構等。
外國語學院
外國語學院創建于1982年,2008年通過教育部英語專業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14年獲批學科教學(英語)專業碩士學位授權。目前形成了以研究生教育(英語教育碩士)、英語本科(師范、翻譯、商務)、日語本科為主的辦學體系,開設英語、日語、法語、德語等語言教學。現有教職工近10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5人、外聘教授6人;博士5人、在讀博士3人;來自美國、英國、日本、西班牙、匈牙利等國家的外籍教師6人;碩士生導師9人,校級學科帶頭人1名,校級教學名師1人,校級學術帶頭人2人,校級學術骨干6人,教學骨干12人。學院設英語系、日語系、大學英語教研部、研究生教研室,以及外國語言文化研究所、語言培訓中心、外文資料室、外語專業電教室、外語演播廳、同聲傳譯室、大學英語電教室、語音實驗室、外語自主學習中心等,共有專業學生1000余人。學院面向全國26個省市招生,學生綜合素質高,專業能力強,近年來,在“外研社·國研杯”、“納德杯”等外語專業競賽中獲得市級以上獎勵多項,尤其是日語系學生在“2017年笹川杯全國高校日本知識大賽”中喜獲特等獎。畢業生主要分布在教育、外貿、旅游、企事業等單位,畢業生就業率高,出國深造人數多,考研上線率近三年均超過12%,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社會廣泛好評。
英語(師范類·本科·文理兼收)
本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語言基本技能、熟練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能在中小學及高、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及相關部門從事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的英語應用型專門人才。
開設的主干課程有:基礎英語、高級英語、英語聽力、英語口語、英語閱讀、英語寫作、英語語言學、詞匯學、教育學、心理學、英語教學理論與方法、英語教師職業技能訓練、中學英語教材分析與教學設計等;第二外語開設有日語、法語。畢業生可授予文學學士學位,也可攻讀碩士學位,從事文學、翻譯、語言學和教育教學研究工作。
英語(本科·文理兼收)
本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語言基本技能、熟練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能在經貿、文化、新聞、旅游、外事等部門從事翻譯、商務、行政管理等工作的英語應用型專門人才。設英語(翻譯)、英語(商務)兩個方向。
英語(翻譯方向)的主干課程:基礎英語、高級英語、英語口譯、英語口才與演講、實用高級翻譯、翻譯理論與實踐等;第二外語開設有日語、法語。
英語(商務方向)的主干課程:基礎英語、高級英語、商務英語寫作、商務英語閱讀、商務英語談判、商務英語函電、商務禮儀、國際貿易實務等;第二外語開設有日語、法語。畢業生可授予文學學士學位,也可攻讀碩士學位進一步深造。
日語(本科·文理兼收)
本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日語語言基礎知識、較強的日語交際能力和現代辦公設備操作能力、具備國際貿易基礎知識、了解進出口業務規程,能在經貿、文化、新聞、旅游、外事等部門從事翻譯、商務助理、商務行政管理、外貿實務等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商務日語專門人才。開設的主干課程有:基礎日語、高級日語、商務日語函電、經貿日語、國際貿易實務;第二外語開設有英語、法語。畢業生可授文學學士學位,也可攻讀日語語言文學方向的碩士研究生。
體育與健康學院
1993年開辦體育專業,先后為國家輸送了5000多名合格畢業生。目前,開設有體育教育、運動人體科學(運動康復與健康方向)2個本科專業和學科教學(體育)研究生教育【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本院擁有一支專業素質高、結構合理、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現有教授10人,副教授10人,博士5人,講師20人,具有研究生學歷教師37人,在校學生800余人。擁有較為完善的體育場館和專業實驗室,配有900多萬元的體育教學訓練設備。
多年來,學院秉承“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尚武崇文,睿智健體”的院訓。堅持以改革求生存,以創新求發展,積極探索專業教學、運動訓練、學生綜合素質培養、考研、就業等方面的新路子、新方法,逐漸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辦學模式,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來,學院學生在全國和市級各類專業競賽中取得了多項優異成績,并逐漸形成了武術、健美操(排舞)、跆拳道、游泳等優勢項目(武術代表隊蟬聯重慶市大學生武術比賽十二連冠),漿板隊參加第二屆中國大學生槳板競速挑戰賽取得三金一銀一銅的優異成績,被中央五臺、新華網、重慶晨報等多家媒體報道。考研率、就業率和就業質量(近三年公招考試就業率達40%-70%)也名列市內同專業前茅。教學科研成果顯著,先后在各類學術期刊發表論文6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00余篇),專著70余部,科研項目80余項,專利40余項,各類科研獎勵100余人次。并多次獲得全國及市級各類專業競賽活動獎勵。
20多年的辦學經歷,嚴謹的辦學風格,以及畢業生在各行各業的優異表現,為學院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和較高的知名度。
體育教育(師范類·本科·體育類)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從事中小學校體育教學和健康教育方面的師資及其他體育專門人才。主要課程有:教育學、心理學、體育教學論、學校體育學、運動訓練學、體育統計學、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醫學、運動創傷學、健康教育學、推拿與按摩、田徑、體操、球類、武術、操舞等。可授教育學學士學位。
運動人體科學(本科·體育類)
本專業培養具有一定的運動人體科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基本知識和系統的運動康復與健康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能在各級學校、健身俱樂部、職業運動俱樂部、健康與康復科研機構以及醫院、社區、敬老院、福利院、療養院、保險行業等領域從事康復理療、保健指導、健康教育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本專業也是自主創業的熱門專業。主要課程有:人體解剖學、人體生理學、教育心理學、康復學、康復機能評定、臨床醫學基礎、中醫基礎、運動創傷學、運動處方、理療學等。可授教育學學士學位。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學院現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000余人,研究生近30人,是學校辦學規模最大、辦學實力較強、發展潛力巨大的重點新工科學院。開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物聯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5個本科專業,標準學制4年、彈性學制3—6年,畢業生可授工學學士學位。有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領域農業碩士和計算機應用技術領域工程碩士2個碩士點。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70余人(含教授15人,副教授近30人,博士20余人、碩士50余人,博士、碩士生導師14人)和兼職教師30余人。另外柔性引進國家“千人計劃”1人、長江學者3人、國家杰青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5人、外籍波蘭和印度院士3人。
現擁有三峽人工智能學院、智能信息處理與控制市級高校重點實驗室、物聯網智能控制技術工程研究中心、計算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計算機類核心教學團隊等5個重慶市級教學及科研平臺,占地近7000余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價值約7000萬元。建有嵌入式系統開發、無線傳感器網絡、物聯網綜合實訓等33個專業實驗室和13個計算機公共實驗室。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列為“十三·五”重慶市高等學校市級重點(培育)學科、軟件工程納入重慶市“三特行動計劃”特色專業建設學科、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獲批重慶市大數據人工智能特色專業、獲市級高等教育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個。
學院人才培養特色鮮明,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辦學特質,建有中興通訊、中科曙光校企合作實訓平臺,畢業生年終就業率一直穩定在90%以上。專業骨干教師指導學生參加2013—2019年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獲得全國總決賽一等獎4次、2011—2019年獲得全國大學生計算機博弈大賽九年冠。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理工類)
培養目標:本專業列為“十三·五”重慶市高等學校市級重點(培育)學科。主要培養具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知識、工程實踐能力和研發能力,能在信息產業以及其他國民經濟部門,從事各類網絡系統、數字家電、移動通訊設備、應用軟件設計與開發工作的寬口徑、高級應用人才。
主要課程:C語言程序設計、JAVA語言程序設計、匯編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與算法、計算機組成與結構、操作系統、計算機接口技術、數據庫系統、計算機網絡、Web編程技術、網絡管理與信息安全、Linux網絡開發與應用、嵌入式系統軟件設計、Linux系統編程、嵌入式系統開發、移動應用開發技術。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擇業面寬、競爭力強、就業形勢好,主要去向為計算機網絡與通信、信息技術產業,從事網絡系統規劃和設計、網絡管理和維護、網絡設備開發、信息家電、工業控制、移動計算設備的設計與開發等工作或繼續深造攻讀碩士研究生。
軟件工程(本科·理工類)
培養目標:本專業為重慶市“三特行動計劃”特色專業建設學科。本專業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以市場和需求為導向,培養面向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發展需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團隊精神,有較好的軟件理論知識和熟練的計算機操作技能,掌握先進的軟件開發技術、測試技術與質量保證方法,能從事大中型軟件項目的系統設計、編碼、測試等高層次應用軟件技術技能型人才。本專業設有移動開發、Java和交互設計三個專業方向。
主要課程:C程序設計語言、Java程序設計基礎、數據結構與算法、數據庫原理、計算機網絡原理、操作系統、軟件工程、前端開發技術、軟件體系結構、微機故障分析與維護、網頁設計與網站建設、數據通信技術應用與維護、云計算技術應用與維護、ICT新技術、ICT項目管理、企業網絡構建項目、Android開發技術、手機游戲開發基礎、移動互聯與WEB Service技術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適宜到國內外大中型IT企業、通信行業、游戲企業等從事軟件系統開發、測試和項目管理;或到政府事業單位、行政管理部門、咨詢管理類企業、以及銀行、交通、石油等部門的信息管理中心和教育單位從事計算機應用軟件的研發、測試、管理和教學等工作或繼續深造攻讀碩士研究生。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本科·理工類)
培養目標:本專業是重慶市本科高校大數據智能化類特色專業。本專業培養具備計算機科學技術知識及運用能力,熟悉企業運作業務流程和現代企業管理方法,掌握信息系統思想,能夠進行信息管理,信息系統建設、運行與維護,信息資源綜合利用,以及熟悉電子商務營銷模式、電子商務網站建設與管理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主要課程:C語言程序設計、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數據結構、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計算機網絡、管理學、運籌學、管理信息系統、軟件工程、網站設計與開發、平面設計、電子商務技術及應用、網絡營銷、決策支持系統、決策支持系統、大數據概論、Hadoop大數據技術、分布式數據庫原理與應用、數據導入預處理、大數據應用開發語言、商務智能方法與應用、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等課程。
就業方向:畢業生適宜到國內外大中型IT企業、各級管理部門、工商企業、金融機構等部門從事電子商務建設、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實施等方面工作。
物聯網工程(本科·理工類)
培養目標:物聯網工程是一門綜合了計算機、電子信息、通信多學科特點的應用技術型學科。本專業培養建設物聯網系統所需要的專業人員。能夠系統地掌握物聯網的相關理論、方法和技能,具備計算機技術、電子信息技術、通信技術、網絡技術、傳感技術等信息領域寬廣專業知識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主要課程:物聯網導論、C語言程序設計、電路與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數據結構、微機原理及應用、數據庫原理及應用、操作系統、信號與系統、微控制器原理及應用、嵌入式系統技術及應用、傳感器原理及應用、計算機網絡、通信原理、自動識別技術、無線傳感器網絡、移動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控制技術、物聯網通信技術、物聯網信息安全。
就業去向:可在信息、計算機、電子、通信等行業,以及政府經濟管理部門從事與物聯網相關的研究、設計、制造、生產、應用開發、技術服務以及綜合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機構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或繼續深造攻讀碩士研究生。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本科·理工類)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科學素養,在具備一定的數學、計算機等方面知識的基礎上,較全面地掌握大數據方向的基本理論和主流技術(采集、存儲、挖掘等),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具有較高的綜合業務素質、較強的創新與實踐能力,能夠從事數據預處理、大數據應用分析、大數據應用開發、大數據系統研發及數據可視化等工作。
主要課程:大數據導論、Python數據處理與編程、數據挖掘、大數據采集與處理、分布式處理與云計算、算法分析與應用、Linux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
就業方向:能在IT行業、行政事業單位等行業從事大數據的處理、分析、預測,以及大數據應用維護及科學研究等工作,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機構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或繼續深造攻讀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