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控校考范圍和規模、提高文化課成績要求、推進分類考試分類錄取……教育部近日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普通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考試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系列新規將給藝考帶來哪些變化?對家長和考生們有何影響?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優化專業布局:部分專業將停止招生
近年來,一些高校為追求多學科發展,競相開辦學費標準相對較高、辦學門檻較低的藝術類專業,盲目擴大藝術類專業招生規模,雖然客觀上為學生報考增加了選擇,但因辦學定位不準,招生規模及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存在脫節現象。
據了解,有的學校跟風開設藝術類專業,但師資力量比較薄弱,專業性和學術性達不到標準和高度,學生就業也較為困難。調研顯示,2020年,藝術類本科專業招生人數在全國本科招生總數中的占比僅次于工學和管理學,位居第三。但從初次就業情況看,其總體就業狀況與其他專業有明顯差距。
“熱門的藝考,冷門的就業,這句話從一定程度上反映藝術類招考設置還要從人才培養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進行科學調整。”東北育才悲鴻美術學校專業部主任王海玲說,藝術人才的培養從入口到出口在學科設置上需要宏觀把控。
對此,意見提出,推進高校藝術專業特色發展,明晰人才選拔培養定位,優化藝術學科專業布局,對社會需求不足、培養質量不高的專業予以調減或停止招生。
教育部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這要求高校一方面要突出辦學特色,構建與辦學定位和特色相適應的藝術人才選拔培養體系,著力選拔培養德藝雙馨的藝術人才。另一方面要緊密結合社會需求,綜合考慮學校辦學條件、師資隊伍、畢業生就業狀況等,優化藝術專業設置,合理安排招生計劃。
分類考試:省考全覆蓋 校考大“瘦身”
長期以來,藝考腐敗案件時有發生,其中校考環節不公開不透明、教考不分離、招考權力過于集中等屢受詬病。
意見提出,大力推進藝術專業分類考試。積極擴大省級統考范圍,到2024年基本實現藝術類專業省級統考全覆蓋,不斷提升省級統考水平和質量。嚴格控制校考范圍和規模,建立健全校考高校和專業準入退出機制,科學合理確定校考形式,嚴格控制現場考試規模。2024年起,不再跨省設置校考考點。健全完善考評人員遴選機制,優化考評人員組成結構。加強考試組織規范管理,嚴防考試舞弊。
不少藝術教育工作者認為,擴大省考覆蓋面,縮小校考范圍,是規范藝考,促進其公平性和科學性的有力舉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魯曉波說,自2010年省級統考大規模推行以來,統考在規范藝考、形成判斷、節約成本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東北育才悲鴻美術學校高一年級新生家長于鶴認為,改進考試方式后,可以減少學生去外地考試的次數,為考生和家長減輕了很大負擔。
對于一些高水平的專業藝術院校,校考仍不可或缺。魯曉波說,省考與校考絕非對立,而是互為補充、各有所長。前者在很大程度上確保了藝考在全國范圍內的標準化,從教育的角度平衡區域發展。后者則保證了人才錄取的多元化。
提高文化課成績:扭轉“重專業輕文化”傾向
“學習不好才去藝考”“三四百分就能上一本”……長期以來,由于高校對藝考生的文化成績要求相對較低,同時很多藝考生將大量精力投入專業課而忽視文化課的學習,使得一些人把藝考生和“易考生”等同起來,甚至部分家長和考生以此作為“升學捷徑”,感覺學習成績不行了才突擊學習并報考相關專業。
意見明確提出了提高文化成績要求。要求各省(區、市)在現有文化課成績要求基礎上,因地制宜、分類劃定、逐步提高藝術類各專業高考文化課成績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
在分類考試分類錄取中,也特別強調了對文化課成績的要求。如對藝術史論、戲劇影視文學等高校藝術類專業,直接依據考生高考文化課成績、參考考生綜合素質評價,擇優錄取;使用省級統考成績作為專業考試成績的藝術類專業,在考生高考文化課成績和省級統考成績均達到所在省(區、市)藝術類專業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基礎上,依據考生高考文化課成績和省級統考成績按比例合成的綜合成績進行平行志愿擇優錄取,其中高考文化課成績所占比例原則上不低于50%。
“這對考生和家長是一個提醒,是因為文化課不好才來選擇,還是真正熱愛這個專業,需要學生和家長作出更慎重的選擇。”王海玲說,“藝術和文化是相輔相成的,從長遠來看,能持續發展較好的,一定是文化課和專業課都好的學生。學校在下一步的培養中,將更加注重文化課和專業課并重,系統分類推進,結合學生實際,設置科學備考方案,為不同需要的學生進行提升。”
魯曉波認為,“藝術,是與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并舉的學科。任何一個方面是短板,都會造成‘木桶效應’”(新華社記者胡浩、鄭天虹、王瑩)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高考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高考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 聯系方式于老師1850098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