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發布21個新增本科專業引關注
服務社會發展,高校專業“新陳代謝”提速
孤獨癥兒童教育、鄉村治理、未來機器人、無障礙管理……根據教育部最新發布的《關于公布2022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新增備案專業1641個、審批專業176個,調整學位授予門類或修業年限專業點62個。其中,公眾特別關注的是,包括孤獨癥兒童教育在內的21種新專業被正式納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
這些新專業推出的背景是什么?釋放了哪些新信號?對此,多位滬上學者不約而同地談到,在積極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急需的同時,高校專業“新陳代謝”的速度在加快,學科交叉融合發展趨勢愈發迅猛。無論是新開辟的方向,還是從已有專業中“獨立”出來的新專業,如何在本科階段人才培養中深度融合不同學科,高等教育正在持續破題。
培養專業的孤獨癥教育人才
按照新公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截至目前,本科專業目錄共包含93個專業類、792種專業。此次新增的本科專業還包括地球系統科學、生物統計學、國家公園建設與管理、醫工學等。在教育學門類中,孤獨癥兒童教育和家庭教育被正式列入本科新專業,這一消息公布后引發廣泛關注。
有統計表明,我國現有近1000萬孤獨癥家庭,其中0-14歲的孤獨癥兒童超過200萬。“可以說,按照傳統特殊教育模式培養的人才,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無法滿足現實的需求了。”華東師范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賀薈中告訴記者,根據最新的統計報告,每36個兒童中就有1人患孤獨癥。由于孤獨癥多于幼年發病,會持續整個生命過程且高度致殘,正給社會帶來很大挑戰。但現有實踐也表明,有效的早期教育干預不僅可以改變孤獨癥兒童的認知能力、語言與社會交往能力,還可以使孤獨癥終生照料費用降低2/3,提高孤獨癥兒童及其家庭的生活質量。
賀薈中坦言,相對于巨大的社會需求,目前專業人才短缺,這也導致孤獨癥早期干預的費用昂貴。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沿海城市自閉癥家庭康復費用平均每年30萬-40萬元,也有高達70萬-80萬元,已成為自閉癥家庭因殘致困、因殘致貧的重要原因。“若要提升孤獨癥兒童的教育質量,迫切需要大量專業的孤獨癥教育人才,這就需要在頂層設計層面做好專業規劃、系統性地加以培養。”
不只特殊教育人才緊缺,為滿足社會現實需求,法學、工學、理學等多個門類,在此次的新專業中都冒出了新面孔。比如,法學類新增國際法、工學類新增醫工學、理學類新增生物統計學。
以國際法為例,華東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副院長張磊介紹,當前,我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加強國際法人才的培養刻不容緩。此次教育部將國際法列為21個本科新專業之一,對于完善和加快國際法人才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學科交叉催生更多原始創新
在21個新專業中,覆及新工科、新醫科、新文科等未來最有前景的方向,均體現出學科交叉的鮮明特性。
“單一學科無法解決復雜的、綜合性的問題,尤其是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越來越需要多學科協同、一起攻關。”上海理工大學健康醫學院副院長崔海坡以新開設的醫工學為例談到,除了讓工科生具備一定的醫學知識,該專業將側重于培養具備工程背景的未來醫生。“瞄準高端醫療設備的研制,及時跟上技術發展趨勢,設置相關專業確有必要。創新的源頭從醫學發出、醫工結合以醫為主,相信這樣的學科交叉將催生更多原始創新。”
他同時表示,醫工交叉不僅是科學前沿的生長點,也是高端醫療設備國產化的發力點。在醫療器械的研發和改良過程中,從0到1的原始創新往往來自于臨床,但遺憾的是,具備工程學背景的醫生比較稀缺。“從手術器械到大型醫療設備,不少頂尖醫生都有很好的想法,但由于對設計和制造流程不太了解,很多好點子難以轉化為好產品。”
張磊也表示,新文科正在加快推動部分傳統文科專業的改造升級。當前,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養也應與時俱進,通過跨學科、跨專業的新興交叉課程以及貼近前沿的實踐教學課程,培養學生的知識融通能力和實踐創造能力,使之具備成為涉外法律工作骨干力量的素養和眼界。(記者 儲舒婷)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高考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高考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 聯系方式于老師1850098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