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天堂/又弹又肥的一线天馒头/羞羞网站在线观看/涩涩涩综合在线亚洲第一

歡迎您登錄,這里是高考在線!

 

專業動態調整優化中的取舍之道

時間:2023-11-07
分享到:

本報記者 徐倩 通訊員 程振偉 吳穎

今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了《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為優化高校學科專業布局和建設提供了總體思路與基本路徑。自此,江西、福建、四川、山東等多個省份啟動了高校本科專業結構調整優化工作。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深刻沖擊著高校人才培養體系,傳統各自為政的學科結構和專業格局難以適應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及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專業增減和傳統專業改造為主要特征的專業結構優化成為高校人才培養改革的重要方向。高校專業設置和建設應遵循怎樣的改革之道?高校專業在加減乘除之間取得了哪些成效?本期,高教周刊走進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和南昌航空大學,追尋兩所行業類院校的專業發展之路,并邀請專家分享江西省本科專業綜合評價改革經驗,探尋高校專業建設的破立之道。

2018年,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一口氣”將信息工程、物聯網工程、應用物理學等11個“非特色”“低效”專業砍掉,在當時引發了熱議。同年,記者曾走進該校以《“專業瘦身”背后的高校內涵發展邏輯》為題,探討了該校53個專業中停招20%背后的改革邏輯。

近年來,在“瘦身”之外,該校也增設了一些特色專業,目前專業總數保持在48個。有舍有取、舍中有取、以舍促取,專業動態優化調整反映了該校獨特的發展追尋。目前,該校22個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4個專業獲批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占招生專業的91.6%。近日,記者再次走進該校,探索專業動態調整優化中的取舍之道。

“作為電子信息特色高校,學校立足自身電子信息人才培養的特色優勢,在專業建設中有所為有所不為。”該校校長朱澤飛表示,立德樹人的著力點應該放在專業建設的自覺認知把握之上,要讓學科建設的成果惠及專業建設發展;專業建設的立足點應該放在培養面向未來人才之上,要讓專業建設著力于“解決國家、社會發展急需問題”。

立足特色,舍取皆有道

繼“十三五”期間大力砍專業、做精做強原有專業后,“十四五”期間,該校在布局新增專業上動作頻頻。2022年秋季學期,曾因專業高考第一志愿報考率、就業率、轉專業率等硬指標偏低導致綜合排名靠后,一時被定位為“低效專業”的應用物理學專業恢復招生了,而且以“一名本科生平均受到3位教授指導”的實驗班形式“重裝出列”。

學科是專業發展的基礎。經過多年調整,當前該校已形成以計算機、集成電路為高峰,電子信息學科群為高原,經、管、理、文、法、藝等學科互相滲透、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

“我們的理念是特色發展,停招不是目的,關鍵在優化。特色類大學的專業建設,是要在優勢學科上建優勢專業。”該校副校長李文鈞介紹,學校的學科布局決定了專業布局,現有48個招生專業中,電子信息類優勢特色專業占60%以上。

以應用物理學專業的取舍為例,該校的優勢特色學科有計算機、電子、控制等,這些學科都需要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支撐。物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斷檔,不利于物理學科建設。

隨著對電子信息類高端人才培養規律認識的逐漸深入,學校意識到,只有把物理、數學等基礎學科和專業做好做強,才能有電子信息類人才培養的“枝繁葉茂”“行穩致遠”,才能面向未來培養更多電子信息行業交叉復合型拔尖創新人才。

“數量不多,但存量要精,精而強。”該校黨委書記王興杰表示,在專業建設上,學校旨在整合資源、凸顯優勢特色,攥緊拳頭做強。隨著專業建設不斷深入,學校對專業取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就是要立足學科專業特色及優勢,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結合實際動態,與時俱進地設置、調整、優化專業。

以舍促取,對接社會急需

近年來,該校新設置了智能科學與技術、智能制造工程、網絡空間安全等新專業。

這些專業設置的主要原則是“應國家急需、應時代需求”。學校秉持“動態調整優化專業布局”的理念,通過大力砍專業騰出培養資源,瞄準國家急需的領域,審時度勢地新增能發揮學校優勢、有挑戰性、內涵好的硬核專業。

2021年12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增6個交叉學科一級學科,其中智能科學與技術學科成為我國第14個學科門類中的一員。其實早在2018年,該校就因秉承電子信息特色獲批設置了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培養人才就是要有‘敢為天下先’的緊迫感。”朱澤飛介紹,學校的智能控制與機器人研究所,前身是成立于1985年的杭電機器人所。學校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上,積累了豐碩的成果。

學校以該所研究教學人員為班底,開設智能科學與技術新專業,體現的是“學科專業一體化建設”理念。圍繞強學科建設強專業,是特色類高校的生存自強之本。

事實上,“急國家之需”也獲得了巨大的回報。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第一屆畢業班,56名學生中有34人考研深造。選擇就業的畢業生中,有13人進入知名頭部企業。這個班也被網友稱為“王炸班”。

“國家和社會需求是專業發展最大的動力,特色高校找準了專業發力賽道。‘王炸班’的實踐成功,證明了專業建設要攥緊拳頭發力做強的道理。”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負責人范影樂感觸很深。

不久前,在清華大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研究生開學典禮上作為新生代表發言的潘嘉煜,是杭電機械工程學院智能制造創新班的首屆畢業生。

“智能制造工程專業首屆畢業生的‘出口’都很好。這一成果的取得與學校特色人才培養模式密不可分。”該校機械工程學院院長倪敬介紹,智能制造工程專業絕對不是傳統機械專業的簡單改造,而是運用創新思維全力打造的新專業。該專業不僅開設電子、計算機和控制工程等學科基礎課程,還開設了貫通6個學期的創新實踐課程,全面打開了學生視野。

以舍促取,對接社會需求。該校48個招生專業中有33個專業聚焦支撐浙江省“415X”重大戰略需求,占比達69%。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智能科學與技術、智能制造工程等24個工科專業,與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緊密貼合。

盤活存量,凝練新優勢

如何在相對固定有限的專業育人資源中,做好增量文章?如何盤活做優存量?王興杰介紹,學校專業建設“十四五”規劃提出,推進一流本科專業建設,促進學科交叉融合,以新工科、新文科建設引領帶動專業結構調整優化和內涵提升,做強主干專業、打造特色優勢專業、升級改造傳統專業、淘汰不適應社會需求變化的專業,促進各專業領域創新發展,加快培養國家和地方產業急需的高素質專門人才。

“用互聯網+、數字+、智能+等改造傳統優勢特色專業,用數字元素賦能所有專業,是學校未來專業優化升級的工作重點。”該校教務處處長林菲對專業建設胸有成竹。

近年來,該校依托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榮譽學院“卓越學院”,開設了計算機科學英才班和集成電路EDA英才班。這兩個班是整合學校已有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等優勢專業資源建成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

集成電路EDA,也就是芯片設計輔助軟件開發,關系到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長遠未來。該校教授孫玲玲、劉軍團隊始終堅守EDA設計軟件技術國產化,聚焦射頻集成電路EDA工具開發,與華大九天等EDA國內企業在科研攻關、人才培養上深度合作。

“我們在傳統電子、計算機等學科專業基礎上開設了集成電路EDA英才班,通過優化課程體系、深化數理基礎、強化產學研融合,本碩一體化培養解決國家集成電路‘卡脖子’工程問題的未來領軍人才。”集成電路EDA英才班項目負責人黃汐威說。

2020年設立的計算機科學英才班,注重計算機系統能力人才培養。“以往的計算機人才培養存在偏軟件忽視硬件的傾向,而且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在課程設置、專業能力培養上還存在碎片化、條塊化、不深入的問題。英才班通過重構人才培養體系、接力構建貫通式的系統能力教學培養平臺,致力培養對計算機編譯器、操作系統等基礎軟硬件有深刻認知,能從事原始開發與‘卡脖子’問題解決工作的創新人才。”授課教師章復嘉說。不久前,該校計算機英才班獲批浙江省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在已有強勢專業上做“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加法”之外,記者了解到,該校秉持擁抱數字經濟和未來技術人才培養的新工科理念,面向“機械制造—電子信息—通信網絡—軟件工程—控制工程”產業鏈,改造升級軟件工程、通信工程、機械、電子、自動化等國內一流傳統優勢專業群,做到“以新的內涵促更大競爭力,以布局未來應對并引領未來”。

專業調整為學校帶來了人才培養質量的巨大躍升。學校超70%畢業生留浙服務數字經濟相關產業,每年計算機、電子、自動化等信息類專業有1700多名畢業生入職國內外領軍企業。

高校專業建設與發展,一頭連著國家、社會和產業需求,一頭連著校內學科、師資等資源儲備。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為就要有大為。特色高校做好專業建設數量、內涵的加減法,是生存發展基本功。無論是砍專業還是新增改造專業,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始終圍繞優化結構、提升內涵的思路,并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來源:中國教育報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高考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高考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 聯系方式于老師18500982162。